缩略图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作者

郭二秀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分析其必要性和实践意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

1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保创新创业的正确价值导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价值观念模糊、道德判断偏差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能引导其把握经济活动中的社会效益,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因此,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大学生在追求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不失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初心,增强其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避免陷入短视的功利主义之中。

1.2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单纯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缺乏应有的判断力与韧性。思政教育的融入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其思想深度和理论广度,促进其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帮助他们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这对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应对市场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2.1加强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融合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常常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了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有效性有所缺失。因此,推动思政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成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途径。具体而言,学校应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系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理论与创新创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创业政策、市场分析、融资技巧等内容时,可以穿插国家的发展战略、社会责任、道德法律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教师在授课时,要从思政教育的高度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创业技能的同时,充分理解创新背后的社会意义。学校应鼓励多学科合作,整合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设计融合性课程,结合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落实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价值引导,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2.2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的渗透

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教育价值落实的关键场所,因此,学校应注重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除了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应得到同等重视。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验室、创业大赛等实践平台,围绕创新创业的实际问题设置思政教育的专题内容。例如,在学生进行项目选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关注民生问题,思考如何在创业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其在合作中理解公正、诚信、责任等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的实际过程中,鼓励学生关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以便于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相关经验,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双重提升。

2.3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为了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还需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感觉。为此,学校应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企业参观、志愿服务等活动结合,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优秀的创业企业,了解企业如何将社会责任与创新结合,如何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创业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经验,讲述创业背后的艰辛与责任,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去投身创新创业事业。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创新创业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服务社会,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培养他们的公益心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创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形成既有创新意识,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为其创新创业事业注入正确的价值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加强课程融合、优化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学校应继续探索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相关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阮怀思.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以K高校为例 [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4, 37 (04): 4-6.

[2]肖慧,黄湖珺,燕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分析 [J]. 领导科学论坛, 2024, (05): 135-137.

[3]李文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J]. 科教文汇, 2024, (09): 36-39.

[4]苏岩.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 (21): 66-69.

作者简介: 郭二秀(1994-9),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