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妇幼保健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作用

作者

塔婧

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二道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1]。GDM 不仅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先兆流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3]。因此,在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中,能否及早识别GDM高危孕妇并实施有效干预,成为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基层医疗机构,对 GDM 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与综合干预,能否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从而为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健康提供实践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59 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 例、29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 s/n)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孕周 24–33 周确诊的 GDM 孕妇;(2)首次产检建档于本院;(3)无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孕前已确诊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2)伴有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3)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干预;(4)既往有习惯性流产史(≥ 2 次)。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识别与干预:初次产检评估肥胖、糖尿病家族史、既往 GDM 史等高危因素。妊娠 24 至 28 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筛查,依据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诊断。确诊后给予标准化指导:个体化饮食计划控制碳水与脂肪摄入;每周不少于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自我血糖监测记录;常规产检及基础知识宣教。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识别与干预:(1)识别阶段:初次产检即启动全面高危筛查,提前识别血糖异常倾向。干预阶段:发现风险即刻启动综合措施。(2)强化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多媒体等多渠道深化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技能。(3)监测:指导正确使用血糖仪监测餐前及餐后 2 小时血糖,根据控制效果灵活调整监测频率;血糖未达标时及时调整饮食或遵医嘱启用胰岛素治疗并防范低血糖。(4)营养调整:专业营养师结合孕周、体重、血糖及代谢指标,计算个体化每日热量需求与营养素比例(碳水 50%- 60%、蛋白 15%- 20%、脂肪 25%- 30%),严格控制添加糖及饱和脂肪,确保膳食纤维 25- 30g/ 日;依据孕前 BMI 设定孕期增重目标及能量基准,孕中晚期酌情增加约 200kcal/d;主食优选粗粮,蛋白质以鱼虾瘦肉为主,采用 5- 6 餐 / 日分配原则;对体脂过高或水肿者针对性调整脂肪与优质蛋白摄入。(5)科学运动:制定个体化方案,推荐家属陪同餐后散步或孕妇瑜伽,单次≤ 30 分钟并按耐受度调节强度。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先兆流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高征)与剖宫产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 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 [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呈全球上升趋势,其核心病理机制在于孕期胰岛素需求增加与机体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的矛盾,导致持续性高血糖 [3]。高血糖环境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胎盘血流灌注与物质交换;该病理改变是诱发先兆流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基础[4]。

本研究选择常规识别与干预作为对照方法,主要因其操作简便,适于基层推广。该方法于孕 24- 28 周行 OGTT 筛查,确诊后给予标准化饮食、运动及监测指导。但其局限性显著:识别窗口期偏晚,错失早期干预时机;干预措施缺乏个体化调整,血糖控制精准度不足 [5]。

针对上述局限,本研究设计的早期识别与综合干预策略将筛查关口提前至初次产检,实现高危人群早发现。干预采用多维度协同模式:强化教育提升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营养方案由专业营养师根据孕周、体重及代谢指标精准计算能量与营养素配比,严格控制不良脂肪及添加糖,优化膳食结构;科学运动指导增强胰岛素敏感性[6]。这些措施协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效率,维持血糖稳态。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机制在于:早期干预阻断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及胎盘功能的累积损伤;个体化营养与运动直接优化代谢状态,减少巨大儿风险;综合管理提升母体生理代偿能力。这证实基层实施 GDM 高危人群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基层机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早期识别与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参考文献

[1]Juan J, Y ang H . Prevalence, Prevention, and L ifestyle Interven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C hina. Int J Environ R es Public H ealth. 2020 Dec 18;17(24):9517.

[2] 刘兰英 , 吴修菊 . 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J].婚育与健康 ,2025,31(2):7- 9.

[3] 钟晓燕 , 范岩峰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4,27(3):33- 35,39.

[4] 廖婵婵 , 徐海霞 , 张红萍 . 体成分分析指导膳食结构调整对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体质量增长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25,32(1):42- 47,53.

[5]Moon JH, Jang HC .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Diagnostic Approaches and Maternal- Offspring C omplications. Diabetes Metab J. 2022 Jan;46(1):3- 14.

[6] 徐敏 , 罗玉婷 , 吴艳欣 , 等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护理学杂志 ,2024,39(23):14- 17.

作者简介:

塔婧,女,1975 年 11 月生,妇保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