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我国义务教育数字教材现状调研及展望

作者

张贵芹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036

【摘要】本文在深入剖析数字教材的定义与特点、发展历程、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教材创新性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根据相关课程的学科特性和教学需求,结合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数字教材 智慧型数字教材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教材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探索数字教材建设”[1]。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当前数字教材的定义与特点、发展历程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数字教材建设策略与建议。

一、数字教材的研究现状

1.1数字教材的定义与特点

对于数字教材的定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的专家认为数字教材 “可在数字终端装载使用、动态更新、记录交互轨迹”等三种特征;也有的认为数字教材是以教科书内容为基础,具有开性、互动性、智能化等功能的资源与工具的电子图书。第三种概念是将平台功能、资源、工具等集成一起的数字化学习空间。综上分析,数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多媒体融合:数字教材集成了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交互性强:数字教材通常包含丰富的交互功能,如在线测试、即时反馈、互动讨论等。这些交互功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互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 个性化学习:数字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这种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

4. 实时更新:数字教材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能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成果。

5. 跨平台使用:数字教材可以在多种设备上使用,如电脑、平板、手机等。这种跨平台使用的特点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总的来说,数字教材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它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1.2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

数字教材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产物,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中国,数字教材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态势。结合文献分析,根据不同阶段数字教材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纸质教材电子化阶段:最初,数字教材主要是将纸质教材的内容电子化,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其内容与传统教材无异,只是提供了更方便的存储和传输方式。这一阶段的数字教材功能相对单一,主要是替代纸质教材,方便存储和传输。

2.多媒体化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教材逐渐融入了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但在这一阶段,只是一些简单的交互功能开始被引入。

3.富媒体化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教材逐渐发展为富媒体形式。不仅包含多媒体内容,还增加了互动性,如在线测试、实时反馈、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具备更强的交互性和个性化功能。

4.智能化阶段: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各种新技术为数字教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1.3数字教材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数字教材具有许多优点和潜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1. 技术依赖性:数字教材的使用需要依赖于电子设备和网络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和应用范围。

2. 版权问题:数字教材的版权保护相对复杂,其复制和传播成本极低,容易导致版权侵权问题。这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数字教材的正常发展。

3.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数字教材的制作和发布相对容易,市场上的数字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4. 数字教材兼具技术和出版的双重属性,既然定性为教材,事关国家事权,其三审三校出版流程势必要执行到位,而这个审校周期与数字教材的更新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5.数字教材的发行盈利机制。传统的教材有着运行几十年的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但数字教材的发行、出版明显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担心数字教材的过度应用会影响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6】。他们认为,虽然数字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功能,但过度依赖数字教材可能会削弱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数字教材未来展望

未来,数字教材将继续朝着智能化、个性化、跨平台等方向发展,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具体来说,数字教材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材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功能。

2. 个性化学习:数字教材将更加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3. 跨平台使用:支持多种设备和操作系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4.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数字教材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未来数字教材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技术领域,还将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规律,为数字教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7]。

5. 技术融合与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材将与其他教学资源和工具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教学和学习支持。

6. 开放性与共享性:未来的数字教材将更加开放,允许教师和学生自由地添加、修改和分享内容。这将极大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7.互动性增强:未来的数字教材将更加注重互动性。通过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综上所述,数字教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结合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教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及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为他们提供更加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

[2] 黄荣怀. 数字化教材、大数据测评 未来学习要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EB/OL].

[3] 李锋,袁雨欣.以数字教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J].现代教育,2023(4): 3-7+18.

[4] 孙众,骆力明.数字教材关键要素的定位与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13(8):60-66.

[5] 石鸥,牟艳娜,孙建辉.重新认识数字教科书的本质、价值与关键特征[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5-8.

[6] 袁华莉,王琚燕,李如意.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现状调研及建议[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13-17.

[7] 单新涛,王鉴.数字教材赋能知识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4(4):35-41.

[8] 张治,刘德建,徐冰冰.数字教材将与其他教学资源和工具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J].开放教育研究,2021(2):44-54.

作者简介:张贵芹(1977.03.30),女,汉,山东莘县,职称:副编审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