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

吴严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应用在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4.1月阶段内受诊的肝癌患者100例开展医学观察,随机划分两组,有一般干预的一般组、心理干预的优质组,统计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和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度评价。结果:干预后,优质组SAS量表和SDS量表的评分均小于一般组,p<0.05;优质组患者在人文关怀、解决问题、职业精神、护理体验等认可度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需要引进心理护理方案,更好地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DSA;肝癌;化疗栓塞;心理护理;认可度

肝癌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基本症状相对隐匿,部分患者在患病早期阶段的症状并不明显。一些患者对临床治疗持有畏惧心理,缺少治疗信心,造成患者缺少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1】。现阶段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加强患者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引进科学护理模式,心理护理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性,若将其应用在患者治疗中,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建立友好护患关系。由此评估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1-2024.1月阶段内受诊的肝癌患者100例开展医学观察,随机划分两组,有一般干预的一般组、心理干预的优质组。前组50例患者有2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在28-52岁区间,均值(39.52±1.42)岁。病程在4个月-2年区间,均值(1.03±0.07)个月。后组50例患者有2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在29-55岁区间,均值(41.91±2.03)岁。病程在6个月-3年区间,均值(1.52±0.10)个月。纳入条件:满足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标准的患者、自愿加入医学观察的患者、可以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排除条件:中途退出医学调查的患者、没有签署知情书的患者。两组患者信息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应p>0.05,可比性较高。医学调查的过程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相关研究实践。研究内容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要求。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均实施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干预,一般组患者接受一般干预指导,尚未进行手术之前护士要做好准备,组织患者参与碘过敏实验,把患者基本情况反馈给医生。术后指导患者听从医生叮嘱,按时用药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2】。另外对优质组患者引进心理干预,护士要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等情绪,以温和以及鼓励性语言和患者沟通,号召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给患者介绍治疗的要点和典型恢复健康病例,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依从性。在手术中,护士要研究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问题,感知患者内心活动,在患者有疑惑时疏导患者,尝试着转移患者注意力,确保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治疗。在术后,护士应更多地关怀患者,给患者介绍使用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尊重患者自身建议,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护理工作有序进展。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

选取SAS量表和SDS量表,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负面情绪越明显。

1.3.2记录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度评价

组织患者加入认可度评价,以患者主观建议评分,有人文关怀、解决问题、职业精神、护理体验四项,均以百分制形式统计,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干预越认可【3】。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信息处理,参照EXCEL构建完整资源库,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检验计量资料,依据t检验参考;以X2检验研究观察中的计数资料,通过[n(%)]形式表示,P<0.05 代表差异明显,即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负面情绪改善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量表和SDS量表的评分之间比较,p>0.05。干预后,优质组SAS量表和SDS量表的评分均小于一般组,p<0.05,详情如表1.

2.2统计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度评价

优质组患者在人文关怀、解决问题、职业精神、护理体验等认可度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详情如表2.

3.讨论

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本质上是一种有创操作,患者会因为担忧病情产生负面情绪,对护理干预缺少信心。一般的护理干预中,护士仅仅是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配合医师接受手术治疗,尚未全面关注到患者心理的疏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不高,容易降低临床干预有效性。本次观察中,对优质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优质组SAS量表和SDS量表的评分均小于一般组,p<0.05;优质组患者在人文关怀、解决问题、职业精神、护理体验等认可度评分均高于一般组,p<0.05。能够了解到优质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实施心理干预模式,护士会时刻掌握患者病情。耐心地和患者沟通,研究患者心理变化趋势,对症下药,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出细致性和严谨性。患者感受到护士的专业技能,更多信赖和支持护理工作,从而改善护理效果。

基于此,心理护理模式应用在DSA下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可以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更多认可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张轶,漆思河.基于人本理念的“自我效能加油站”模式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09):160-162.

[2]刘録露,郭亚伦,潘梦蝶,段佳君.目标导向式健康教育结合阶段性护理策略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07):33-36.

[3]倪莎,曾铁英,吴梅利洋,张可,郎茜,胡桢璟.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影响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2023,38(17):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