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之古诗文课堂导入策略

作者

卓宇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雅礼实验毓秀学校 41000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探讨了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与古诗文课堂导入的结合策略。首先概述了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古诗文课堂导入的概念与功能。随后,文章重点阐述在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古诗文教学课堂导入的创新策略优化路径,包括树立“情境融合,文化引领”的导入理念,探索多元化的古诗文课堂导入方法,以及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即时反馈”的导入评价机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视域;教学评一体化;古诗文课堂导入

一、引言

随着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如何在单元视域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导入策略的优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探索古诗文课堂导入的创新策略,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对于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与古诗文课堂导入的概述

(一)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

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将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紧密结合,强调在单元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评价活动贯穿其中,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这种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在于将评价视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非教学结束后的附加环节。要求教师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评一体化还强调即时反馈,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迅速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古诗文课堂导入的概念与原则

古诗文课堂导入是指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开始前,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或策略。这些导入活动通常与即将学习的古诗文内容紧密相关,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情境、引人入胜的问题等形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古诗文课堂导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富有创意的导入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二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回顾相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或诗词风格等,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四是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活动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1]

三、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中古诗文课堂导入的创新策略优化路径

(一)理念更新:树立“情境融合,文化引领”的导入理念

在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中,古诗文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理念更新,即树立“情境融合,文化引领”的导入理念。[2]以《爱莲说》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创设一个与莲花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莲花的美丽与高洁,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莲花形象的直观感受,还要深入挖掘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此引领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文化语境。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情境中理解古诗文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来评价导入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二)方法创新:探索多元化的古诗文课堂导入方法

在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中,探索多元化的古诗文课堂导入方法是优化古诗文课堂导入策略的关键路径之一。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中的木兰及其家人、战友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场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木兰代父从军、英勇善战的故事。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与《木兰诗》相关的动画或影视片段,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或者,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评价改革: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即时反馈”的导入评价机制

在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中,针对古诗文课堂导入环节,需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即时反馈”的导入评价机制。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文章描绘的场景,或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范仲淹登楼远眺的感受。在导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造性,以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程度,这些都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3]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正面或建设性的反馈,如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特见解,或指出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并提供正确的引导。由此来达到及时了解学生对古诗文课堂导入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点,教师再进而根据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四、结论

随着单元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深入实践,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导入可以通过树立“情境融合,文化引领”的导入理念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深入领略古诗文的魅力。同时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古诗文课堂导入方法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还需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与即时反馈”的导入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这均能够为语文古诗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志明.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探索[J].广西教育,2024,(10):40-42.

[2]黎永仁.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5,(02):70-73.

[3]陶莹.“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