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黄玉英

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130609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愈发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五六年级作为小学高段,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主题阅读教学以其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整合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深度与广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仍存在主题挖掘不深、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深入探究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主题整合的阅读资源优化策略

主题整合不仅是资源的简单叠加,更是对知识结构的深度重构。在五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材单元主题通常具有鲜明的人文或文学指向,如“家国情怀”“探索自然”等。教师可以以此为锚点,横向拓展古今中外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文本,纵向关联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家国情怀”主题中,将古诗《示儿》、现代散文《背影》与新闻通讯《抗疫英雄事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时空交错的文本对话中,感悟不同时代、不同表达方式下家国情怀的多元呈现。这种整合方式,能够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促使他们从多维度理解主题内涵,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在“自然之美”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构建“自然四季”主题阅读群。课内以《桂林山水》《海上日出》为基础,拓展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对黄土高原壮阔景色的描写,以及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听泉》,感受不同地域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教学时,先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课内文章的描写顺序与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建立基础分析框架;接着,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从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等维度,对比分析课外文本与课内文章的异同。例如,在探讨《听泉》时,学生发现东山魁夷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相融合,这与《桂林山水》直白的赞美截然不同。通过这样的深度整合与对比分析,学生不仅可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还学会从多元视角感知自然之美,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二、创设沉浸式阅读情境的教学策略

沉浸式阅读情境的创设,本质是通过构建与文本内容高度契合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感官体验与情感共鸣。对于五六年级学生而言,这一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沉浸式情境能够有效搭建从具象感知到抽象理解的桥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动态视频、音频等,可以直观呈现文本中的场景;角色扮演则能让学生代入角色,通过语言、动作和情感的演绎,深入体会人物心理;实地体验更是将课堂延伸至真实世界,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这种多模态的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阅读不再局限于文字符号,而是成为一场充满情感与体验的探索之旅,从而显著提升阅读的深度与效率。

例如,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将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创设沉浸式情境。首先,利用 VR 技术还原春节时北京地坛庙会的热闹场景,学生佩戴设备后,仿佛置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看到糖画艺人的精湛技艺,听到小贩的叫卖声,闻到烤红薯的香甜气息,直观感受春节的浓郁氛围。随后,在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模拟文中人物的对话与活动。学习端午节相关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民俗博物馆,观察端午香囊、龙舟模型等实物,聆听讲解员讲述端午习俗的历史渊源。返回课堂后,学生分组编排端午主题的短剧,将所学知识与实地体验相结合。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兴趣与参与度大幅提升,同时也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三、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做中学”为核心理念,契合五六年级学生渴望展示自我、乐于挑战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阶梯式的阅读任务,将复杂的阅读目标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子任务,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文本分析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创意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小组合作任务则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与团队意识。这些任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不仅提升阅读能力,更培养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后续在“成长故事”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设计“三阶任务链”。第一阶段为“文本解码任务”,学生自主阅读《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等经典文本,利用“人物档案卡”记录主人公的外貌、性格、主要事件等信息,并撰写 200 字左右的人物评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细节。第二阶段是“创意共生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阅读文本的叙事风格与主题,共同创作一个新的成长故事。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构思情节,有的负责撰写初稿,有的负责修改润色,最后通过手抄报形式展示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与互评。第三阶段为“自我表达任务”,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借鉴阅读文本的写作手法,完成一篇主题作文,如《那一刻,我长大了》。通过这一系列任务驱动,学生在阅读、创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提升写作能力与合作能力,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双向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对提升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主题整合优化阅读资源、创设沉浸式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任务驱动引导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阅读学习环境。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持续完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题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志红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J].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1):70-71.

[2] 康方.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 河南教育:基教版 ( 上 ),2023(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