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汪锐

合肥幼教集团融科城幼儿园

摘要:小班幼儿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叙事性讲述能力的重要阶段。文学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欲望。通过与幼儿分享富有情节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叙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小班幼儿的教育实践中,结合文学阅读进行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学阅读;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

引言

通过文学作品的共读和讨论,幼儿不仅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还能培养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事技巧,还能促进其认知发展和情感交流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促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幼儿阶段注重文学阅读与叙事能力培养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整体素养,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个体。

一、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幼儿园在教学实践中更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文学阅读对叙事性讲述能力的促进作用,缺乏系统性的文学阅读计划和指导。其次,部分教师对于如何结合文学作品进行教学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文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引导和推动,影响了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资源方面,一些学校和幼儿园缺乏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相关教学资源,限制了幼儿在文学阅读中的体验和学习。综合而言,尽管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具有潜力,但现阶段仍需加强教师培训、家长引导和资源支持,以促进文学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更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叙事表达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

二、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材料不当制约叙事能力

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叙事能力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一些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偏向于简单、功利性强的故事书籍,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导致幼儿缺乏面对更具挑战性内容时的应对能力。其次,部分阅读材料缺乏足够的情节张力和情感表达,无法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影响了其叙事能力的潜在发展。此外,一些故事内容过于简单和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限制了幼儿对于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部分故事缺乏启发性和思辨性,未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叙事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引导不足影响叙事培养

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存在引导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叙事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在进行文学阅读时缺乏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有效引导,未能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角色情感及背景信息,缺乏对故事的深度解读和讨论,导致幼儿叙事能力的发展受限。此外,部分教师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缺乏针对幼儿叙事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未能引导幼儿学会如何构建连贯、生动的叙事结构,限制了其叙事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缺乏对幼儿叙事能力的有效引导,未能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表达,使得幼儿在叙事能力培养中缺乏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三)环境单调限制叙事发展

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环境单调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幼儿的叙事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文学阅读环境缺乏多样性和丰富性,仅提供有限的故事书籍和叙事资源,使幼儿在叙事体验中缺乏足够的选择和挑战。这种单调的环境限制了幼儿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对于叙事结构和风格的理解和掌握。此外,环境单调也可能导致幼儿在叙事表达中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难以展现出多样化的叙事技巧和表达方式,限制了其叙事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缺乏丰富的文学阅读环境也会影响幼儿对于故事情节、角色情感和背景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使其叙事表达缺乏深度和细腻性。

(四)忽视个体差异的叙事教学

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存在忽视个体差异的叙事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叙事发展。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在进行叙事教学时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节奏,忽视了幼儿之间在叙事能力、表达方式和学习风格上的个体差异。这种忽视个体差异的叙事教学导致了一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难以发挥出其潜在的叙事潜能。同时,忽视个体差异也会造成一些幼儿在叙事教学中感到挫折和压力,影响其对叙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忽视个体差异还可能导致一些幼儿在叙事表达中缺乏自信心和表现欲,限制了其叙事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文学阅读在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阅读材料选择以提升叙事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的叙事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选择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包括故事书、图画书、诗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涵盖不同题材、风格和文化背景,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阅读需求。例如,引导幼儿阅读经典童话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以及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熊和小鼠》、《彩虹鱼》,从中学习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其次,提供互动性强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等方式,与幼儿共同参与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共同探讨不同角度的故事发展,促进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性的叙事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绘本创作、故事编排、口头叙述等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故事起点,让幼儿自由发挥,编织出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培养其叙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建立持续的阅读氛围和支持系统: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营造家庭和学校的阅读氛围,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和叙事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文学节等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叙事作品,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激发其叙事潜能。

(二)加强阅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其叙事能力和表达技巧。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思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各种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例如,在阅读《小熊和小鼠》时,教师可以问:“你认为小熊和小鼠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培养其分析和归纳能力。其次,促进互动性阅读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互动、共同探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讨论每只小猪选择建造房子的原因,激发幼儿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引导幼儿进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口头叙述等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法。例如,在阅读完《小红帽》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教师在幼儿进行叙事表达时,可以给予及时的积极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表达欲望。例如,当幼儿完成一次口头叙述后,教师可以肯定其努力和进步之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幼儿继续努力提升叙事能力。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加强阅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促进幼儿叙事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三)构建多元化文学阅读环境促进叙事发展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阅读体验,幼儿将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展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促进其叙事发展。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提供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现代儿童文学等,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情境和人物角色,激发其对多元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引导幼儿阅读来自非洲的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让他们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和道德教育。其次,打造互动性强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绘本分享等方式,营造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例如,在阅读《小猫钓鱼》时,教师可以模拟钓鱼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激发其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此外,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阅读俱乐部、文学节、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例如,组织一场“我最喜爱的故事”分享会,让幼儿选择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展示其叙事能力和表达技巧。最后,鼓励自主阅读和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阅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水平的文学作品,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绘本创作、故事编排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创作实践,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其叙事能力的发展。

(四)实施个性化教学以满足小班幼儿叙事需求

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叙事能力。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了解每位幼儿的叙事需求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叙事能力水平、喜好和发展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例如,发现某位幼儿对动物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可以针对其兴趣引导他阅读更多相关的动物故事,激发其叙事潜力。其次,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其阅读水平和兴趣的文学作品,设计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和任务,以促进其叙事能力的发展。

例如,针对喜欢绘画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法,从而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此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绘本分享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其叙事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对于偏好口头表达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口头叙述比赛或故事分享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叙事技巧。最后,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定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叙事需求,促进其叙事能力的持续提升。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结合多元化文学阅读环境,有效促进了小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叙事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多元化文学阅读环境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和启发,拓展了其叙事视野和想象力。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教学与多元化文学阅读相结合,为小班幼儿叙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促进,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屠晶.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以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为例[J]. 浦东教育, 2023, (11): 84-87.

[2]王丹. 中班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

[3]李静. 安吉游戏实践园教师解读幼儿“游戏故事”的视角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23.

[4]孙馨懿. 运用“绘画日记”培养小班幼儿叙事能力[A]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九辑[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2022: 2.

[5]王海珊. 幼儿图画书阅读能力的结构与发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6]许姗姗. 叙事对象对儿童叙事表现的影响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 (02): 37-46.

[7]肖芳. 基于小班幼儿语言核心经验发展的区域活动实践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 (45): 94.

[8]裴继琼. 小班幼儿无字图画书阅读指导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9]钱丽娅. 浅谈小班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点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15 (11): 217.

[10]薛乐琴. 幼儿园新手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叙事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