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

黄静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城南初级中学 广东 揭阳515300

引言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新课改的推进为打破这一僵局指明了方向,分层教学成为优化作文教学的有力举措。通过对学生进行精准分层,设定与之适配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其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意义

作文能力是反映一个人语言整体素质的最直观体现,也是评价一个人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写作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语言行为,同时其也为一种将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予以系统化表达的写作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当紧密贴合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写作能够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传递信息,是一种对外界表达自我和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树立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大胆表达、勇于创新 [1]。以《猫》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有的同学可能会从猫的外形入手,细致描绘它优雅的姿态和柔软的毛发;有的同学可能侧重于猫的习性,展现它机警、独立、爱清洁的特点;还有的同学会联系自己与猫相处的经历,抒发对它的喜爱之情。面对学生的多样化表达,教师要以开放、欣赏的态度去接纳,通过点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完善作品,而不是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情感的流露和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换位思考、传递正能量,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精准定位学生分层,因材施教激发潜能

在语文基础,写作能力,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上,学生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从语文基础上看,有些同学由于对以往知识的积累不够,对字词的使用生搬硬套,对语法的理解模糊不清,写作中语句的建构举步维艰;而且有些同学根基牢固,遣词造句都是信手拈来。写作能力方面,部分同学逻辑思维缺乏,叙事条理不清,不能清楚地传递事件核心;有些同学却善于谋篇布局、能够巧妙地安排内容。学习态度亦不相同,主动的人在写作上充满热诚,并不断地探索和进步;消极被动的人把写作当作一种负担而敷衍应付。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和测试成绩进行多维度的考虑,准确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1】。

当教授关于“学会记事”的写作时,教师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化的指导。对基础薄弱的 A 层学生来说,往往由于语文基础薄弱而难以下笔。老师耐心地指导,并以《散步》里一家温馨漫步的剧情为例,详细地说明了叙述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回想起自己家里的某一次旅行,从外出前的准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到回程中的体验。如指导学生写家庭公园漫步,明确地写从确定要上公园,旅途中的谈话到公园里所见到的风景等等。对于 B 层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老师借助《秋天的怀念》中对妈妈细致的神态,语言描写来组织具体的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描写是怎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妈妈形象的。写作中,指导他们把这种描写融于记事之中,如写与友人的某次玩耍,形容友人激动的神情,生动的言语等。对写作能力强的 C 层同学,老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书进行了深度分析,激发其感悟以不同情景切换来表现题材的细腻。写作实践上,鼓励学生对校园运动会进行描述,借用不同的比赛场景及观众的反应来加深团结奋进的话题。

四、合理设定目标分层,循序渐进提升能力

分层教学体系下目标分层的合理制定是关键。根据学生分层状况对各层级学生写作目标进行精准定制和适配,形成由基础目标到提高目标再到发展目标的渐进进阶之路。基础目标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获得基本的写作技能,比如语句流畅,元素完整等,使其能顺利地跨出写作第一步并获得初步成就感。提高目标是对具有一定功底的同学,重点是促进他们写作技巧的提高,比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精巧布局谋篇等,帮助他们打破写作瓶颈,达到能力上的飞跃。发展目标是为那些写作技能较为出色的学生设计,强调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深度【2】。这一难度递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目标设定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主动探索、不断进取。

五、构建持久训练机制,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构建持久有效的读写训练机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素材。以“诗歌鉴赏”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歌意蕴、领悟创作手法的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现代新诗,引导学生比较古今诗歌的异同,感受不同时代诗人的独特风格。在赏析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创作古风短诗或现代小诗,在仿写模仿中提升语言表现力。例如,学习李白的《望岳》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某座名山为题,写一首抒发登高望远之情的七言绝句;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爱 ×× ”为题,写一首歌颂祖国、表达家国情怀的现代诗。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形式,学生能在名家经典的滋养下,激活创作灵感,锤炼语言技巧。

总结: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给予作文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课程安排合理设置作文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加强课内文章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星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方法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5,(01):5- 7.

[2] 王斌 .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J]. 好作文 ,2023,(22):33- 34.

[3] 杨正贤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讨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08):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