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

陈劭进

湖北省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432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知识的比重较大,因而阅读知识的质量对语文课程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个性化阅读教学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差异性,旨在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和节奏。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

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个性化阅读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阅读材料,避免了“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有利于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挑战。这种适合性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在逐步增加难度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如精读、泛读、浏览阅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锻炼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尊重学生阅读自主性

教师应始终将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放在首位,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的核心。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体系逐渐成熟,审美认知也日益丰富。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挑选书籍进行阅读。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书籍,从而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除了尊重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和喜好,有的学生喜欢默读,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有的学生则喜欢朗读,通过声音来感受文字的魅力;还有的学生喜欢精读,细细品味每一个词句;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二)灵活创设阅读情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处在合适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本文进行沉浸式阅读,增强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多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加速其心灵与文本的融合,从而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这类与父母亲情相关的文本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讲述、情感分享以及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回忆一下父母对其无私奉献的感人瞬间,以此触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当学生的感恩之情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对文本作者笔下的父爱、母爱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而在教学《苏州园林》《山峡》这类描绘自然美景的文本时,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苏州园林和长江三峡的高清图片或短视频,将学生瞬间“带入”那精致典雅、步移景异、雄伟险峻的园林世界和山水之间。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还可以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匠心独运与审美情趣。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类融合了个人情感和革命历史背景的散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史料影像,并配以凝重而深情的旁白解说,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哀愁的阅读情境。这样的情境构建让学生深刻理解郁达夫笔下的“一层秋雨一层凉”既是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作为个性化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深化阅读理解、培养终身阅读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开放的阅读氛围。在班级层面,教师可以积极倡导并建立班级图书角,这一举措不仅能有效利用书籍资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分享精神。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藏书带到学校,与同学相互借阅,不仅能增加图书角的藏书量,还能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图书角应定期更新书籍,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读物。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读书报告会、主题阅读讨论会或读书心得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具体实践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帮助他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保每天都能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应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浏览、精读理解、笔记记录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从而真正达到通过阅读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素养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创设阅读情境,并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维霞.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世界,2024,(26):59-60.

[2]曹洁.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路径分析[J].阅读与成才,2024,(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