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作者

汪晶晶

江苏省南通市能达初级中学

摘要:文章以情感渗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出四种优化策略:深化课程内涵、解析教材内容、构建民主氛围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具体教学案例,阐释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践,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感渗透

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认同。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现情感渗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渗透策略,旨在探索一条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陶冶的教学路径。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渗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理念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质上涉及价值观念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无不依赖于情感的引导和滋养。通过情感渗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抽象的道德理念和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的生动经验。

情感渗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在认知层面,它能够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桎梏,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主动接纳知识,深化理解。在价值观层面,情感渗透有助于学生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行为层面,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愿,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情感渗透还能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情感支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渗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渗透,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体验,为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渗透的优化策略

(一)深化课程内涵,彰显情感价值

优化课程结构,融入情感元素,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在课程设计中,注重情感目标的设定,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陶冶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式、项目化学习,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内化价值观[1]。同时,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设计富有情感色彩的课程模块。此外,优化评价体系,将情感态度纳入评价指标,激励教师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情感成长。

以“梦想始于当下”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我的梦想之旅”主题项目。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童年的梦想。然后,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榜样人物,了解他们追梦的故事。接着,让学生制作“梦想时间轴”,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最后,举行“梦想宣言”活动,每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深入思考了人生目标,还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情感共鸣,激发了追求梦想的热情。

(二)解析教材内容,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和法律规范转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中,可通过选取感人故事、设置情境对话、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乐、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此外,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教材中的情感元素,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深化对教材内容的情感理解[2]。

在教授“幸福和睦的家庭”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短片,唤起学生对家的美好记忆。然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感人的小故事,交流家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家庭责任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履行家庭成员的义务。最后,让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下对家人的感谢和祝福。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家庭的意义,还在情感体验中深化了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增强了对家人的情感联系。

(三)构建民主氛围,培育情感交流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权威式教学模式,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尊重每个人的独特见解。在课堂组织中,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适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引导。此外,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适当运用幽默语言和生动事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组织一场“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体验教师的工作和感受。然后,邀请学校的优秀教师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教学经历和育人心得。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老师相处的难忘瞬间,写下感恩信。最后,组织一次“教师生活体验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如批改作业、准备教案等。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教师工作的理解,还在情感体验中增进了师生情谊,培养了尊师重教的情感态度。

三、结语

情感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深化课程内涵、解析教材内容、构建民主氛围和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提升情感渗透的质量和效果。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如何将情感渗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紧密地结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和深度,以及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情感渗透的效果。只有不断完善情感渗透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美青.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渗透的优化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三).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2022:3.

[2]穆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泊头市教师发展中心;,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