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学习品质培养
林依萍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幼儿园 361000
摘 要: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为使幼儿能够更好的融入小学学习生活,更加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注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采用有效且丰富的教育手段立足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能够在幼儿园学时期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幼儿的数感,助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成,使幼儿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使幼儿能够更加顺利的向小学过渡,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活动;学习品质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师要把握幼小衔接的核心价值与教育意义,能够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趣味探究教学,有效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合理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效幼小衔接数学课堂的生成。
一、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探究表现
1.独立解决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品质及素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自身情况进行研究与探析,结合实际生活布置相应的数学学习任务,引领幼儿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分析等一系列自主性行为活动,从而使幼儿初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教育生成基础。
2.主动探索意识
主动探究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行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设置一系列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环节,引领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环境,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体系,主动展开思考、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3.综合创新思维
综合创新思维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小学的重要能力。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师要注意结合相关的教育内容设置相应的动手操作的任务与活动,在动手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让幼儿能够结合相关教育内容与教育工具进行想象,展开创新性操作,从而使幼儿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为幼小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1.开展游戏教学,促进幼儿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生成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数学游戏,引领幼儿在玩中学,使幼儿初步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幼儿更好地进入到数学的世界。例如在《认识三角形》数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多媒体开展“图形介绍”、“猜猜我是谁”、“捉迷藏”游戏,通过逐一递进的三个小游戏,结合幼儿生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数学兴趣,立足幼小衔接,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
2.结合生活数学,提升幼儿的反思与解释能力
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当中有许多的“数学”,围绕数学核心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有意的”创设生活数学学习环境,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学习数学表征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操作单,进行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记录。例如在《配对》数学活动中,向幼儿渗透“一双”“一对”的含义,随后通过区角游戏创设筷子收纳盒、手套整理箱、鞋子展示柜等,通过语言表述、符号、图画、线条等简单的记录进行表征。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适宜的操作单的投入提升了幼儿的反思与解释能力。
3.导入学习情景,鼓励幼儿专注、持久地探究行为
学习情境主要是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采用想象、模拟情景等手段来进行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模拟情景,引导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促使幼儿在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等学习行为,从而使幼儿从中获取相应的能力,助力幼儿学习品质的生成。例如在《6的分解与组成》数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灰狼与小白兔》的图画故事来创设学习情境,游戏“数字接龙”复习6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过城门”游戏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随后“打败大灰狼,救出小白兔”巩固6以内数字的分解与组成。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情景创设,鼓励幼儿不断进行思考学习,实现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提升,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落实幼小衔接[2]。
4.展开实践操作,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的学习能力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动手操作的活动环节,以实践操作活动引领幼儿展开一系列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行为,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有效加强幼儿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对数学知识产生初步的兴趣,有效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能力,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的工作进程,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连接[3]。例如在《组合图形》数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通过出示由图形拼搭而成的各种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思维。随后幼儿进行图形组合拼搭,强化幼儿的对图形的认知与空间感。环节结束后,通过分享图形运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5.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
学习任务主要是一种以简单任务为连接促进幼儿展开学习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基本的数学知识拓展基础性数学任务(注意要符合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引领幼儿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从中有效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例如在《我家的漂亮尺子》数学活动中,通过任务:找到绘本中的不同尺子,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找出不同的测量方式并进行记录,小组分享,有效培养幼儿独立意识与合作意识,助力幼儿学习品质的生成,并为幼儿参与小学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落实幼小衔接[4]。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要紧抓教育时机,助力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与合作性等学习品质的培养,立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数学知识的顺利过渡与衔接,使幼儿能够更加适应小学学习方式,更好地学习数学教育内容,实现幼小数学课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巢新宇.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4):218-220.
[2]王丽蓉.以社区学院为平台,学习生活品质培养为核心的幼小衔接实践[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2):43-45.
[3]李春霞.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Z1):154-155.
[4]张敏,吕亚敏.助推学习品质培养 助力幼小顺利衔接——略谈“探玩”游戏助推幼儿发展的支持策略[J].成才,2023(0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