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例分析
胡东望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 213200
摘 要:本文通过课例分析,研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增强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
关键词:英语阅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一、引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中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 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包括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于学生而言,在外语学习中对文化的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都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在英语阅读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减弱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学生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运用英语来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二、教学实践案例介绍 :为了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结合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融入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的中期阶段性研究成果,教学实践课例为例,探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内容选择: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教材中与中西文化紧密 相关的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切人点,:必修2 Unit 5 Lesson 2 Beijing Opera;
(二)学情分析 授课的班级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班级人数为48人,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有很好的自律意识,班级学习氛围良好,但很多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习惯于在课堂上倾听, 缺乏主动表达的勇气,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但是对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了解极为有限,也很少思考传统文化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文仅对一个课例进行比较完整的描述。
1.精选母语文化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合适的母语材料的恰当运用对于教学内容的落实会起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在必修2 Unit 5 Lesson 2 Beijing Opera这节课中,教师大胆地借助中文歌曲((京剧脸谱》 和经典戏剧片段等来贯穿整节课,烘托中国传统 戏剧的魅力,通过文化问题的深入探讨,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1)选择本节课的缘由 本课的话题是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然而很多学生对京剧了解的并不多。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但京剧在当今青少年中依 然还是不被关注的一项民族艺术。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这节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2)学生情况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前,授课教师做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是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京剧表演艺术 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能够用英文向他人介绍京 剧并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如何设计这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哪里?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在课前调研中,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成绩的上、中、下三个层次,选取了10名学 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写出与京剧相关的内容,不管语言正确与否,只要是与京剧相关即可,写不出句子只写单词也可以。调查结果显示出,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写出一个段落,中等的学生能写出一两句 单句,差一点的学生只能写出一句话。从语言的质量上能够清晰地看出学生在英语表达能力上的差异,但是有关京剧的内容没有明显不同,他们仅仅局限于知道京剧脸谱、梅兰芳,知道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戏剧艺术。也有一位学生提到了京剧 的模糊历史。这一调查结果与教师的预估基本一致。 书面调研后,授课教师又对10位学生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了解学生对京剧的喜好。这些学生没有人喜欢观看京剧,原因主要是听不懂,他们觉得那是老一辈的艺术形式,不符合他们的欣赏口味。
(3)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介绍
①引入 在引人环节,教师播放了京剧及其他中国传统戏剧的几个片段节选(豫剧《花木兰》;黄梅戏 ((打猪草》;京剧《铡美案》; ,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这些传统的剧目,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同时让学生识别哪一个是京剧,并讲述判断的理由。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课堂反馈与课前的部分学生调研数据结果一致,即他们提到的关于京剧的内容主要是京剧脸谱。这种反馈的呈现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用英文来描述它就更困难了,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Opera?
②细节处理 这是一节阅读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时间、主要角色(生、旦、静、丑)、服装特点 (颜色亮丽)和表演特色(音乐声音很大,唱腔 尖锐)等简要信息。关于学生最熟悉的脸谱,阅读材料中没有过多的描述。于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选取了歌曲((说唱脸谱》给学生播放,其中有一段内容“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讲述了京剧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颜色的 脸谱。让学生了解京剧角色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虽然是中文歌曲的材料, 但是因为内容的切合度高,贴近学生,因此课堂应用的效果非常好。
③话题的深入 通过课本上两段阅读内容的处理,学生对京剧的基本信息有了了解,并在表格的辅助下描述了京剧的基本信息,实现了课堂内容的内化过程。 但是在完成了课文基本信息输入后,教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听京剧?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探讨后,继续听《说唱脸谱》的片段来深化这一议题,歌曲中对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听京剧给出了详尽的理由:语言多是方言、古语,节奏太慢,乐器 太单调,故事情节与时代脱节等。 虽然由于京剧中存在着很多不受年轻人喜爱的因素,然而作为国粹,京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轻人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年轻人我们该怎样办?并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了 京剧目前的状况。增加开拓了学生对这一议题的思维,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关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有责任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④课后的巩固 最后的课后作业任务共有三项:一是通过写作的方式再次谈论京剧,进一步落实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由口头落实到笔头;二 是向外教介绍京剧;三是上网查询与中国戏剧有关的信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在下节课与同伴分享。
(4)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京剧基本信息的了解已经不再是泛泛而谈,他们在作业中提到了京剧的具体起源时间、角色的分类、服装色彩明亮的原因、京剧演员的演唱风格以及关于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角色性格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信息。本节课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他们期望能从本节课中学到什么以及对本节课课后作业的看法。 被访谈的学生均表示对这节课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点也很一致,即歌曲《说唱脸谱》的引用,因为歌曲耳熟能详,旋律欢快,内容与话题紧密结合。学生提出,如果要是能有人在课堂上现场唱一段京剧,更能彰显国粹的 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京剧就在身边。学过这一课后他们意识到发扬与传播中国国粹是他们的责任,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要了解京 剧文化。在反馈中学生更多地体现出对于创造性 活动和实践性活动的热爱。在与外教交流的过程中,课上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外教听 完学生的介绍后对京剧充满了好奇,这也让学生 产生了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对于课后的资料搜索和课上分享,学生也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3。借助课本内容,开展多样的学生活动 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非常简单,于是笔者借助课本中的内容,在原有内容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活动设计来渗透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这些手抄报先是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之后经过学生的评选,优秀的作品在学校范围内展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体会到了用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乐趣。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 笔者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等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课堂中中国传统文 化的渗透持积极的态度。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也深有体悟。
(一)转变思维,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二)母语文化材料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学习者求助于已有知识,目的是为了弥补认知上的差距。
(三)渗透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教师分别采取了中文歌曲辅助教学、文化对比、海报制作、与外教交流、小组合作上网查询后共同分享等多种方式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另外,同伴的分享也让他们获益良多。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受到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并寻找恰当的方法 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学生用英文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长玉《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例分析》,《赤子》2018年第11期。
[2] 陈小琼《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例》,《考试周刊》2018年第40期。
[3] 张凯旋《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