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儿童视角从资源的转化到班本课程的创生实践策略

作者

葛莉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课程资源是幼儿活动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没有资源就没有真正的幼儿学习活动。幼儿的学习,是在不断与适宜的资源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从而建构新经验。课程资源来源很多,教师要从儿童视角梳理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开发和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生成适合本班幼儿的课程,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课程资源、班本课程、创生

一、儿童视角的内涵及其在课程创生中的重要性

儿童视角是指以儿童为本,倾听儿童的声音、观察儿童的行为,用心感受儿童的学习、游戏和生活,理解、尊重他们的思考方式、兴趣和需求。在课程创生中,儿童视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能够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最后,它能够增强课程的适切性和灵活性,使教育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二、从资源转化到班本课程的创生策略

(一)从儿童视角挖掘课程资源,判断资源价值

1.调查与搜集,绘制资源地图

以幼儿园为中心,通过电子地图、问卷调查、走进现场等多元方式对幼儿园3公里内的资源做了地毯式大普查,同时采用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线上线下多元手段盘点梳理园内外的丰富资源。主要采用电脑软件绘制直观的幼儿园3公里以内的资源地图,从地图上看到周边丰富的资源,我们坚持儿童立场,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引导幼儿成为资源共建的参与者,建构儿童化的三级资源地图:园级资源地图、年级组资源地图、班级课程资源地图。

2.筛选与评估,判断资源价值

教师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敏感度和好奇心是课程内容不断充实的关键,同时通过审议来理清资源特质、明确资源价值、预设资源利用是推进课程的前提。

(1)实地体验式,审资源特质

对于不太熟悉的资源,老师们则需要通过多元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如孩子们每学期远足地点(公园、田野等),教师除了使用网络调查、幼儿谈话等方式外,会亲自来到远足地点进行实地体验,通过观察、拍照、走访等方式,了解里面的运动器械、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元素。

(2)头脑风暴式,审资源价值

要想明确某一资源的价值点,教师们展开“头脑风暴”式教研,对于资源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勾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发展目标,预设有可能引发的幼儿学习和相关经验。在思维碰撞中,老师们对资源、活动、经验进行大致了解,由这一资源预设的活动不仅要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拓展幼儿的经验。

3.优化与管理,建立资源库

建立幼儿园资源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对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收集、整理,建立了“公共区—走廊—班级”三级课程素材库,一级:公共区素材资源库,幼儿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等集中放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素材收集箱中,供各年级和班级使用。二级:年级组走廊素材库,在定期整理一级素材库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筛选素材,放在走廊素材收集箱,班级各级需要领用。三级:班级素材库,根据幼儿近期游戏需求,将材料放在班级,幼儿游戏时自由取用。

(二)从儿童视角开发运用课程资源,创生班本课程

幼儿园资源的开发与幼儿的生活、兴趣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大自然大社会资源,资源的变化会引起幼儿兴趣的变化。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对资源的兴趣和问题,而非资源本身。幼儿对资源的兴趣和问题发生于其与资源互动的整个过程,兴趣和问题才是教师创生班本课程的起点和依据。教师如何基于幼儿兴趣与问题以及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经验生长过程,链接资源,创生班本课程?

1.基于儿童视角,对接资源,创生课程内容

(1)基于幼儿兴趣,设计个性化班本课程内容

主题筛选: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动力因素。但班内几二、三十位幼儿,不同幼儿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用一幼儿对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甚至同一幼儿在不同场景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兴趣,因此,我们基于孩子们普遍的兴趣,从三方面来筛选课程主题:价值性——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适宜性——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之内、有丰富的资源支撑、符合教师的经验与兴趣;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喜欢做的事情。班级绝大多数幼儿都有兴趣的事情或现象成为班级课程主题,这样的主题会有更大的兴趣包容性,更适宜于更多幼儿的兴趣。

(2)基于问题设计项目化班本课程内容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生活、游戏等过程,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点或产生疑惑的问题点,进而引导幼儿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循环思维模式下,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实际操作等途径获取新经验,使之成为具有一个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额幼儿。

2.落实课程审议,推动课程创生

课程审议是班本课程有质量地开发与组织的只要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前、中、后三审议,推进课程深入与发展。

(1)前审议,关注价值分析。在课程资源审议中,我们开展园级、年级组、班级三级审议,通过“三审六步制”前审议机制,保障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到位。“三审”即一审幼儿、二审目标、三审路径。“六步”即第一步,面对事件要有敏感性,做好价值判断;第二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让资源与幼儿之间建立联系;第三步,发现兴趣与需求,确定可能得课程目标;第四步,将幼儿的兴趣、需求与课程建立关系,形成可行的课程推进路径;第五步,将幼儿需求、已有经验与课程目标和内容对接;第六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中审议,关注经验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眼光审议资源在活动中的运用质量与成效,思考幼儿对现有资源利用是都感兴趣、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具体表现如何。结合幼儿在前一阶段课程经历中不断生成的兴趣点、问题点和需求点,对课程内容与实施手段进行动态调整、使课程活动的开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3)后审议,关注资源利用。教师要反思活动中资源利用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实现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否有效达到主题活动的目标,是否推动幼儿经验增长。教师基于对幼儿持续、科学的观察记录、精准解读,聚焦幼儿游戏前后的行为变化,借助谈话、观察及家园互动等方式了解与提升幼儿经验,收集幼儿成长证据,以幼儿发展来评估课程实施质量。

参考文献:

[1]基于儿童视角从资源到课程的实践之路  颜锡英

[2]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三“自”路径

[3]质量导向背景下园本课程创生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