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机制与策略研究

作者

刘述林

大连市普兰店区锦泓自来水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116200

摘要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落实的重要力量。随着新时代党建设的深入推进,党支部的组织力建设成为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党支部在提升组织力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理论学习效果不显著、党员管理机制不完善、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机制和策略入手,探讨了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通过分析当前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员教育体系、创新活动形式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党支部组织力全面提升的策略。最后,本文展望了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下党支部应更注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以提升组织力的整体效能。

关键词

党支部,组织力,机制,策略,提升

引言

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内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事业中,党支部承担着传播党的理论、实施党的政策、服务党员、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支部的组织力在新时代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尽管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党建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在一些地区和党组织中,党支部的组织力建设仍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形式单一、管理松散等问题,影响了党支部的实际效能。因此,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已经成为党内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机制和有效策略来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研究将结合党支部建设的现实问题,分析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操作路径。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核心作用。

一、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党支部组织力的内涵

党支部的组织力,通常是指党支部在组织、管理和引领党群工作中展现的能力,是党支部建设质量的核心体现。具体来说,党支部组织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党支部成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意识,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二是党支部在党内事务中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基层党务管理和组织活动中体现的高效性;三是党支部能够依托党内外资源,带动党员群众的实际工作成果,形成有效的工作推动力。党支部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党支部的执行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党组织的整体表现。只有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才能确保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党和人民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性

党支部的组织力是党组织落实决策、推动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党支部的政治性和战斗力,还能增强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党支部更好地履行党建责任和社会责任。党支部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党员的参与度以及党内生活的质量。党支部的组织力不仅决定了党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还能够影响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已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能力和战斗力的核心任务。

(三)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意义

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有助于提升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的基础工作。党支部的组织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决策和政策是否能落实到位,是否能迅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是否能引导群众参与到党和国家的大局中。有效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不仅可以提高党内工作的效率,还能增强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党性意识,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现状与问题

(一)党支部工作形式单一

当前,许多党支部的工作形式仍然较为单一,传统的党课、支部会议等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显得较为呆板和缺乏灵活性。这种单一化的工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支部工作创新的脚步,难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时,传统的形式往往无法有效激发党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许多党支部依赖定期的集中学习和组织活动,忽视了党员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尤其是年轻党员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更富有创造性的党内活动。单一的活动形式无法满足不同党员群体的需求,导致党支部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党员群体的多样化,传统的党内活动方式和内容显得与现代化要求不相符,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党支部应当审时度势,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增加党内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参与感与认同感,确保党支部活动更加符合现代党员的需求,进而提升党支部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党员管理不够精准

在党支部的组织管理中,个性化管理的缺失也是导致党支部组织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党支部在党员管理过程中,过于依赖统一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党员之间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在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党支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措施,未能有效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工作岗位的党员,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各不相同,党支部的管理方式如果过于简单,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党员和基层党员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灵活、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而传统的统一安排无法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党员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未能及时反映和应对党员的思想变化,也未能有效调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存在疏远感。这种疏远感不仅影响了党员的参与热情,也降低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党支部应更加注重个性化管理,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手段,以增强党支部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提升整体组织力。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各行各业,党支部工作也应当紧跟这一潮流。然而,许多党支部的信息化建设仍显滞后,部分党支部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和文件传递方式,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在数据管理、党员教育和活动组织等方面,党支部缺乏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导致党务工作难以高效运转。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不仅容易出现失误,还难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进而影响党支部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例如,党员的学习情况、工作表现等信息难以高效存档和查询,无法做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严重影响党支部工作质量的提升。此外,党支部工作在活动组织和党员管理中,仍然依赖纸质材料和手动登记,导致工作流程繁琐,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不能有效实现对党员思想、工作动态的实时掌握。在这一背景下,党支部亟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党务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构建集数据管理、党员教育、活动组织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党支部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还能更好地为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党支部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机制构建

(一)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首要任务是构建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党支部作为党内最基层的组织,其工作要求复杂、任务繁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细化和完善工作流程,合理分配资源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具体操作中,党支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依托先进的党务管理平台,实现党务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和实时跟踪。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党支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中的信息滞后、遗漏或重复。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党支部能实时跟踪每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党务工作高效开展。此外,党支部还应加强对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完善,确保能够适应新时代党组织建设的需求,并根据工作内容、目标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使管理体系始终保持活力和适应性。这不仅能提高党支部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信任与依赖,从而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整体组织力。

(二)创新党员教育和培训方式

党员教育和培训是党支部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党支部的组织力与战斗力。为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个性化,而新时代的党员教育不仅要求内容丰富多样,更要形式灵活、方式新颖。因此,党支部应根据党员的不同层次、兴趣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内容。除了开展常规的党课学习,党支部还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党员教育的常态化、灵活化、个性化。通过线上平台,党员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党支部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定期评估每个党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操作中,党支部可以通过设立专题讲座、研讨会、网络互动等方式,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增强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党支部不仅能够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还能提升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和党员的参与度,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三)强化党内活动的互动性与多样性

党支部活动形式的创新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党内活动是党支部凝聚党员、传递思想、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而活动形式的创新能够提升党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党支部要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党内活动,如在线党课、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增强党员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感。通过线上平台,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党内活动中,突破了传统会议和活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党支部活动更加便捷和灵活。与此同时,党支部还应根据党员的兴趣、需求以及工作岗位的特点,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党史学习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此外,党支部还可以通过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党内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党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增强党内活动的互动性与多样性,党支部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促进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助,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整体组织力。

四、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策略

(一)优化党支部领导机制

党支部的组织力提升离不开领导层的强化。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其责任不仅是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更要具备高超的政治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党支部书记需要深入了解党内外的形势与任务,准确把握党的政策和方针,确保党支部的工作始终围绕党和人民的需要展开。优化党支部领导机制,首先要加强党支部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使其具备更强的理论指导能力和党性修养,能够敏锐地识别和解决党支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党支部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至关重要。党支部应通过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提升其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领导层的执行力和决策力,确保党支部工作高效、规范、有序地推进。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加强对工作成效的考核与评估。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机制优化,党支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组织管理,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加强党支部对党员的关怀与服务

党支部要提升组织力,必须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需求和生活状况,建立健全党员关怀机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党员的关怀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活动中,还包括心理健康、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因此,党支部要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关心党员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年长党员、困难党员以及工作压力较大的党员,要特别关注,避免出现党员脱离党组织的现象。党支部可以通过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党员的意见和反馈,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和生活状况,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例如,党支部可以组织心理疏导、职业规划辅导等活动,帮助党员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提升其职业技能和心理素质。此外,党支部还可以通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机制,鼓励党员参与社会服务,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措施,党支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还能够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党支部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党支部作为党内最基层的组织,是推动党的政策和决策落实的重要战斗堡垒,其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的整体建设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支部这一最基层组织的有效支持和推动。因此,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已成为党组织面临的紧迫任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包括优化领导机制、加强党员管理、创新党员教育、拓展党内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同时,党支部也要注重与时俱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党支部建设更上一层楼。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党员教育和培训方式、增强党内活动的互动性与多样性等措施,党支部能够更好地履行其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党支部应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更加高效的党员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组织工作更加精准、智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党支部工作将更加高效、精准和智能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为坚实的组织保障。党支部将继续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童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21.DOI:10.26990/d.cnki.gsltc.2021.000115.

[2]谢漫球.组织文化视域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2.DOI:10.27354/d.cnki.gtcjy.2022.000135.

[3]刘洋,庞笑萌,高云,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途径的研究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9,(06):50-53.DOI:10.13839/j.cnki.hae.2019.6.010.

[4]陈永明.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DOI:10.27151/d.cnki.ghnlu.2019.001314.

[5]刘杰.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长江大学,2019.

作者简介:刘述林(1987—),性别:男,满族,辽宁普兰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