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作者

许声宏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动手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物理学中,动手操作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缺乏动手能力,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的情况。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物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培养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动手能力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表现。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具体运用和现实意义有了更直接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1.注重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可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原理,并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并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尝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注重实验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教师可设计一组使用鼓槌对不同材质的鼓面进行打击的实验,观察鼓面产生不同声音的现象,使学生在此实验中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鼓面材质对声音品质有影响。教师可以再设计一项实验,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用音叉来制造声音,如在空气中、在水里、在固体表面上等,并将这些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教师还可以设计在真空罩中播放手机铃声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真空罩中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手机铃声逐渐减小,从而推导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既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又能提升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

2.亲自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亲自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准确测量并灵活处理实验仪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这便要求学生动脑思考,灵活地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质量与密度”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亲自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体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关系,再让学生选取不同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并测量出其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ρ=m/V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计算中,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密度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自己动手操作与计算,通过亲自实验操作既能加深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3.鼓励实验改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实验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可根据已有的实验不断创新,并尝试各种方法、方案,以求更好地结果,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改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试验并吸取教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创造与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动手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可能的结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比如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实验中,要用电流表分别测量各支路和干路的电流,一个电流表要拆装3次,如果用3个电流表同时测3个位置的电流,实验不仅方便而且实验误差也会减小。再如,在教学“测量电压”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元器件,观察其电压变化情况。在改进实验中,学生既能加深对电压测量原理的认识,又能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丰富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创新制作

4.1.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小发明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点,科学创新是每一个物理人执着的追求,创新改进教学既是对自身学科素养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探索齐飞。生活中,很多废旧材料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废物为宝贝,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了变废为宝不再是空话,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变废为宝的成就与快乐,比如利用废弃的垃圾桶制作捕鼠器,利用洗衣液瓶制作浇花器。

4.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展示自我

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利用好网络学习平台,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帮手”,而不是“杀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奔向更好的未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在网络上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在微信、抖音上发布,让更多的学生、朋友看到,在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下,学生会更积极创造出新的制作,同时丰富精神生活,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还可以鼓励学生周末时与同学组成小组开直播,在直播中制作一些自己熟悉的作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的初中物理教育者都采用了一系列的战略,把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放在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对物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和核心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卢侃侃.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34-36.

[2]张德恒.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求知导刊,2021,(3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