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杨姣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五小学 719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详细阐述了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以及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策略。通过实例分析,指出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讲授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教师进行课程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处于主导地位,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课堂设计。一旦发现自主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也能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施;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单调,涉及大量数字、符号和公式,缺乏趣味性。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图片和视频的兴趣远高于数字和公式。因此,将学习任务交由学生完成,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学习难题,有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深化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自主学习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能够促使师生间建立互信关系,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为了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情绪,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减少批评说教,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这些模型,并通过触摸、测量等方式,自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让他们发现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再引导他们测量长方体的棱长,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这样的直观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关键。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巧妙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他们的问题可能不够合理或完善。面对学生的疑惑应耐心解释,避免打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随后,安排一个实践环节以加深理解:准备一个装有红、黄、蓝三色小球的密闭袋子,邀请学生轮流从中随机抽取小球,并详细记录每次抽取的结果。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直观感受“可能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实践结果展开思考,提出更多与“可能性”相关的疑问和见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敏锐的问题意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有限。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设疑,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以此作为新知识学习的基础。随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多种多边形图形,并抛出一个关键问题:“你们能否尝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会进一步采用启发式提问,如:“你们是否想过将这些复杂的多边形转化为之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求解面积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英.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家长,2024(16):126-127.

[2]巴平.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4(3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