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程波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冯家湾小学
【摘要】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需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维度着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其中,激活教材是基础,激活学生是核心,激活教师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激活 课堂教学 激发 兴趣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兴趣对于掌握一门学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潜能,使其感官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更有利于他们以最佳状态吸收和内化教学信息。如此一来,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将更加和谐,进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激活教材——奠定基础
(一)引领学生步入绚丽多彩的语文殿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有效的学习动机是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生动呈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抓住文中每个美好的细节和亮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和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还能促进其性情的修养和个人品质的提升,进一步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凭借其集视觉、听觉、色彩于一体的优势,能够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实现文字与图像的完美结合,营造出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构建理想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他们快速且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教材为基点,实现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运用教材而非单纯传授教材。为此,教师需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其次,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展,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二、激活学生——聚焦核心
(一)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被置于积极创造者的地位,而教师则负责提供支持和指导,助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导权。
(二)采用正面激励策略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点,通过表扬等形式给予正向反馈,促进情感上的积极影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持续激发其学习动力。无论学生水平如何,教师均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强化其“我能行”的信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成功体验中不断成长。
(三)创新教学手法满足学生好奇心
避免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材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这不仅能保持课堂的新鲜感,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充满创意的教学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激活教师——掌控全局
(一)教师角色转变与个人成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身角色,创新教学方法。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力、深厚的学术底蕴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出色的课堂管理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技巧,以适应开放性教学的需求,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教师应保持饱满的教学激情
为了维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每一次授课。通过丰富的表情、变化的语调、恰当的手势以及眼神交流等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共同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达成最佳的教学成效。
(三)运用语言艺术引领课堂方向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至关重要,它既能传递知识,也能激发美感。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感知美、想象美、追求美或领悟美,从而展现语文的独特魅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幽默的语言风格尤为珍贵,因为它可以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此外,教师还需注意语言节奏的变化,包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以及语气的多样性,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以此更好地传达情感,触动学生心弦,引发他们的共鸣,加深与作者情感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