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学为主”改进策略探究
李红双
腾冲市腾越第三完全小学 云南 腾冲 679100
【本文为保山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实验专项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以学为主’习作教学改进研究”核心成果,课题编号:145jkjd2309】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师积极探索“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力求在习作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参与。通过多方面的改进,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学为主
语文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锻造学生的语言组织力、思维缜密度及创新意识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新航标,它呼吁教师将教学焦点转向学生的实际需求,点燃他们内心的学习热情,并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习作的海洋中。然而,尽管新课标已提出明确要求,但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学为主”的现状审视
(一)教师引领过度,学生主动性受限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显著,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凸显。不少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详尽的讲解和示范来传授写作技巧,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在习作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他们更多地是在模仿和复制,而非真正地从内心出发,表达自我。
(二)习作题材缺乏生活气息,难以引起共鸣
此外,在习作内容的选择上,部分教师也未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设计的习作题目往往过于抽象或偏离学生的日常经验,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更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缺乏生活气息的习作内容,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让学生从中找到写作的乐趣和动力。因此,如何使习作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学为主”的改进之道
(一)构建生活化习作场景,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乐趣,教师应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习作情境。这意味着,在设计习作题目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所在,确保题目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经历,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例如,在小学语文里有一个单元是关于“教师的民族”的主题教学。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以学为主”的理念,构建生活化的习作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一次习作课上,教师没有直接给出一个固定的题目,而是先与学生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我最喜欢的民族节日”的轻松对话。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讲述了春节时全家团聚的温馨场景,有的分享了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快乐时光,还有的则描绘了泼水节的热闹与欢乐。在充分听取了学生的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笔,把这些美好的节日瞬间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感受到这些节日的魅力呢?”学生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尝试。于是,教师便鼓励学生们以“我最喜欢的民族节日”为主题,自由创作一篇习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回忆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节日场景,还主动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使他们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习作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积极拥抱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情境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观潮》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合现代技术,革新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视频,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潮涌的现场,感受那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震撼景象。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情境模拟,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站在江边,听着潮水的声音,看着潮水由远及近,逐渐变得汹涌澎湃。在学生们充分沉浸于情境之后,教师鼓励他们将所感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开始描绘他们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有的写下了潮水的声音,如雷鸣般震耳欲聋;有的描绘了潮水的形态,如千军万马般奔腾不息;还有的则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教师还推行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习作。在小组中,学生们相互讨论、共同构思,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每个小组都呈现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习作,充分展现了他们对《观潮》一课的理解和感悟。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更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对学生作品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判,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教师应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从评价内容入手,不仅关注学生的习作本身,还应考察他们的写作过程、写作态度以及在写作中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教师点评外,还可以引入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模式,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还应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于在写作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在写作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则应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三、结语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学为主”的改进策略,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传统的习作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见证了教学方法的革新,从单一的讲授到多元化的互动,从枯燥的练习到生动的实践,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场景、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学生们在写作中找到了乐趣,激发了创造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和表达,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海燕.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4:22-24.
[2]喻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