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张雪琳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江口小学 4045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与挑战。部编版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学方法的革新。大单元教学模式作为新兴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设定了更高的标准,着重强调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养。涵盖了文化自信的建立,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珍视中华文化;语言运用的熟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思维发展的促进,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创造的激发,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其整体性、连贯性的独特优势,成为实现这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达成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大单元教学的定义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单篇课文或知识点为单位的孤立教学方式,转而将整个单元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系统性、连贯性的教学设计。教师会根据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精心规划教学重难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教学流程。该模式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实际应用,鼓励学生突破单篇课文的局限,从更宽广的视角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大单元教学以其独特的整体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碎片化现象。大单元教学强调实践性,通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大单元教学还注重综合性,鼓励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如将语文知识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二、部编版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考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涵盖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教师可以聚焦于这些课文所共有的主题,即“领略书中的壮丽山河”,并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或演讲的方式,来表达和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美景的独特感悟与体验。教师树立全局观念,革新以往教一课备一课的传统做法。

(二) 比较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它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对比阅读同类型作品,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如《白鹭》、《桂花雨》及《珍珠鸟》等课文均包含对鸟类的细腻描绘。教师会安排学生对比这些课文,从鸟类的语言描述特点、文本的具体内容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协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此类文本的特色,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同一作者作品的比较阅读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为例,它们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了加深学生对鲁迅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的理解,教师会推荐鲁迅先生的其他经典作品,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通过对比不同作品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明确把握鲁迅的写作特征及语言风格,从而全面完善他们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认知框架。

(三) 延展阅读与跨学科整合

在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丰富教材内容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单元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增加课外延展内容,作为大单元教学的有益补充。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在复习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与形成原因。跨学科的延展阅读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学会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在学习《忆读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结合课本中提及的书籍,为学生补充原著中的人物描写片段,并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冰心在阅读四大名著时的具体经历与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培养起全面发展的能力。

(四)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教师充分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积极的评价,教师能够获得教学成就感,进一步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评价也是甄别其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多元化评价标准与工具的运用。教学评价不能脱离实际,而应紧密结合大单元的整体目标,确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评价体系中得到统一。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借助智能化的评价工具,如智能研修平台的数据、听评课功能等,进行自评与他评,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大单元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将学生的主体性置于核心地位,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主动性。这要求教师精心策划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不仅要与单元主题紧密相连,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设计这些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单元知识。

(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在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针对那些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和练习。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直观的多媒体展示、有趣的互动游戏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实现全面发展。

(三)强调实践与应用

大单元教学在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也应格外注重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教师应积极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平台。在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在演讲和辩论活动中,鼓励学生就相关话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论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文本比较阅读、延展阅读与跨学科整合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并强调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参考文献

何丽霞.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08):204-207.

黄美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 2023,(1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