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研究
朱晗
内蒙古华地方圆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变形特性、受力特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抗震性能独特、施工便捷而备受青睐。该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完善建筑受力结构、提高建设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然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组成与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两部分组成。框架部分主要承担竖向荷载,由梁、柱等构件连接而成,具有较大的空间灵活性,便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和使用功能的布置;剪力墙则主要用于抵抗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和风荷载,通常为钢筋混凝土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限制结构的侧向位移,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在于,既满足了建筑对空间使用的多样化需求,又保证了在复杂受力情况下的结构安全。例如,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框架部分可以灵活布置客厅、卧室等空间,而剪力墙则设置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如电梯井、楼梯间周围以及建筑物的端部,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使建筑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设计与选型:在模板工程中,首先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进行模板的设计与选型。对于框架部分,柱模板通常采用定型钢模板或木模板,梁模板则根据梁的截面尺寸和跨度选择合适的模板形式,如胶合板模板。例如,在某高层建筑施工中,针对标准层的剪力墙施工,选用了大钢模板,其具有强度高、周转次数多、安装方便等优点,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墙体质量。
模板安装与拆除:模板安装时,要确保模板的位置准确、拼接严密,防止出现漏浆现象。柱模板安装应保证垂直度,通过设置斜撑和对拉螺栓进行固定;梁模板安装要注意起拱高度,防止梁在浇筑混凝土后产生下挠。剪力墙模板安装要保证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对拉螺栓的间距和规格应根据墙体厚度和高度进行合理设置。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例如,在拆除某框架结构的梁模板时,先拆除梁侧模,再拆除梁底模,并且在拆除过程中对梁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严格检测,确保拆除安全。
2.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加工与连接:钢筋加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下料计算,确保钢筋的长度和弯钩尺寸符合要求。框架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强度。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通常采用绑扎连接,连接点应符合规范要求的错开比例和搭接长度。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对于直径大于20mm的框架柱钢筋,采用了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该技术具有连接速度快、质量稳定、施工方便等优点,有效提高了钢筋连接的效率和质量。
钢筋绑扎与安装:钢筋绑扎应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和位置进行,确保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受力均匀性。在框架节点处,钢筋的布置较为复杂,要注意梁、柱钢筋的锚固长度和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加密。剪力墙钢筋绑扎要保证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固,同时设置足够的拉筋,以增强墙体的抗剪能力。例如,在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中,通过在墙体内设置“S”形拉筋,有效地约束了墙体钢筋,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的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确定。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一般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在配合比中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在某高层建筑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了适量的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了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浇筑时,要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和顺序。对于框架结构,一般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先浇筑柱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且要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避免出现冷缝。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应采用连续浇筑的方式,从底部开始,逐步向上推进,并加强对墙体根部和顶部的振捣,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前质量控制
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等进行图纸会审,对设计图纸中的结构形式、尺寸、配筋等内容进行仔细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其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原材料与构配件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和构配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包括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所有原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构配件,如模板、脚手架等,要检查其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工序质量监控: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设立质量控制点,对每个控制点的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检查,如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钢筋的间距、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要求施工班组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与验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分项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分项工程验收等。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坚决要求返工处理,确保上一道工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3.3施工后质量控制
混凝土养护与成品保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洒水养护、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剂等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天数,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耐久性。同时,加强对已完成结构的成品保护,防止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对结构造成损伤,如设置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避免碰撞、敲打混凝土结构表面,确保结构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质量检测与评定:施工完成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构实体尺寸检测、结构垂直度检测等。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部位,应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语:
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提高建筑的结构性能和综合效益,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的需求,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楚灵光,杨超,范帅昌,王鹏飞,曹菁华.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型钢柱连接定位锥销施工[J].河南建材,2019,000(005):237-238.
[2]卢嘉凯.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000(001):185-185.
[3]刘兵,黄辉云.研究群体住宅建筑施工中的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J].华东科技综合,2019,000(006):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