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司法鉴定文件检验中伪装笔迹检验的鉴别研究

作者

付世墨

吉林大众司法鉴定所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笔迹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也是确保文件真实有效的主要方法。在诸多民事争议中,当事人都会怀疑对方提交文件的真伪。基于此,司法机关有必要采用适当方式鉴别文件笔迹的真实性。本文提出根据笔迹速度、大小、特征等识别,也可借助科学技术辅助,提高鉴定中假冒笔迹的准确率,为司法机关打击伪造犯罪、维护法律公正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司法鉴定;文件检验;伪装笔迹;鉴别形式

随着民众文化素养逐步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升,需要笔迹鉴定的民事纠纷事件越来越多,鉴定可以作为证据对相关法律纠纷行使法律效力,进而在司法鉴定等多种法律程序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常见的伪装形式入手,再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探讨科学有效的伪装笔迹鉴别方法,旨在为司法机关侦查取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识别常见的伪装形式

司法鉴定文件伪装笔迹的鉴定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实践经验,再结合科学分析能力。针对常用的伪装形态进行鉴别时,必须对每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才能正确判定其真伪。具体如下:

速度变化:书写者们为了掩饰他们的写作习惯,会有意地加快或放慢自己的写作速度。当加速写时,笔迹会看起来很潦草,不易辨认;如果写得较慢,会让笔迹写得太整齐,失去那种自然的平滑感。司法鉴定人员根据书写者日常笔迹,观察书写时快慢的改变,可以判断笔迹的真伪。

笔迹大小:书写者会有意地把字体放大或缩小,以期混淆鉴定人员的判断。但是,这种故意改动,会造成字体的大小不协调或有不自然笔迹。鉴定人员可以小心量字,并且与书写者平常笔迹对照,可以找出异常情况。

压力变化:书写者伪造文件时若用力与平时不同,字体的粗细深浅与之前存在差异。压力分布变化,也许是书写者有意为之,为掩饰其写作特点。鉴定人员注意观察字体粗细深浅等细节,观察所受压力的合理性,以此来鉴别笔迹的真伪。

连贯性差异:书写者为掩饰笔迹,有时会有意把本来平滑笔画变得不连贯,也有时会故意分开字体,以此伪造写作习惯。但是,这种改动常常使书写显得生硬、不自然,鉴别时注意观察笔迹衔接,判断是否与正常书写习惯相符。

复制字体:书写者为了混淆视听,会试图复制别人的字体样式。但是,个人写作习惯各有不同,很难完全照搬。鉴别人员将被模仿者笔迹和复制品进行比对,以发现笔迹的真伪。

字母或符号的简化或夸大:书写者有时会刻意将一些文字或符号简单化或夸大,以掩饰自己的写作特点。但是,这样有意的变化使笔迹看上去不自然、不和谐。鉴别人员可以从书法整体风格分析,通过刻意的简化和夸大鉴别笔迹真伪。

二、寻找不变特征

虽然书写者可以通过改变书写速度、压力、字体乃至书写器具等手段掩盖自己的笔迹,以躲避司法人员的鉴别,但个体微小特征就像是“书写指纹”,很难彻底隐藏。汉字的起止笔画、特殊字体的书写方式、字形间距的习惯排列等特点,都是在长期写作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稳定性。例如某起经济欺诈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企图仿造受害者笔迹,制造贷款合同。但是,通过对被害人的真实笔迹和伪装笔迹进行详细对比,发现尽管作假者的字体总体上看起来很像真的,但是在“签名”这一段,作假者却无法完整地再现出被害人的起笔和收笔等特征。被害人在签字时有特殊习惯,就是将末尾的字拖得较长,而且稍微向上翘起,而伪造者笔迹却是僵硬而简短,这个微小差异后来成为揭穿伪造笔迹的重要证据。

三、对比样本

伪造笔迹鉴定是非常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司法人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观察力。针对样本对比这个关键步骤中,尽量采集到大量真实的书写人自然状态下的笔迹样本非常重要。样本应该覆盖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不同书写工具的笔迹,以完整体现书写人写作习惯与特点。

比如某案例中,鉴定人员收集犯罪嫌疑人甲在生活、工作和闲暇时间所写的笔迹样本。其中,“A”字在字形、笔顺、笔势上均呈现出稳定有序的特点,但是在疑似伪造笔迹中,鉴定人员还是找到微妙的差别。本例所示文字虽与“A”天然书写相近,但其起、收笔均有一定程度的僵硬,有些笔画方向也不符合正常书写的规律。通过比较还可以看出,伪装笔迹书写过程中,笔迹中笔画分布并不均衡,与“A”的自然笔势呈现出明显反差。另外,在对连笔和断笔的地方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后,找到伪装者在模仿“A”写字习惯时所遗留下来的不正常的痕迹。

再比如关于经济争端的小案件中,案件中重要合同签字被怀疑为伪造。鉴定人员收集签名人在不同场合的签名,包括正式文件、便签,甚至是非正式的便签。经过认真分析,鉴定人员发现,被模仿人笔迹在字体、尺寸和倾斜角度上都有很强的个性。但是合同签字中,有许多与被模仿人签字不一致的地方。如笔迹整体比例略有不协调,有些笔画排列不符合被模仿人习惯。通过比较不同笔画之间微妙的衔接,鉴定人员快速找出伪造者笔迹前后不一致等迹象。

四、使用科学技术辅助

使用科学技术辅助,司法人员可以更准确发现伪装笔迹后面的隐藏的真实情况。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红外光谱成像等先进的检测手段,可以更好反映出人眼无法捕捉到的精细特征,从而为笔迹鉴别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比如某起经济欺诈案中,犯罪嫌疑人故意模仿被害人的笔迹,伪造合同,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传统笔迹识别方法无法有效应对高仿真度的伪饰,而借助计算机辅助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识别伪饰中的瑕疵。通过比较真迹和伪迹的笔画顺序、速度和压力分布等因素,发现二者的细微差别,证实该合同是伪造的,为破案提供重要的证据。

某件关于财产继承的纠纷中,遗嘱的真伪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这份遗嘱的笔迹看起来很自然,但是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已经揭开“谜底”。通过技术鉴定人员在遗嘱的一些笔迹中发现不正常油墨渗入图案,这说明笔迹的书写时间和工具都不一样。另外,纸纤维上留下的印记,也显示造假者企图隐藏的迹象。鉴别结果对遗嘱的真实性质疑,为法院作出公平判决提供有力的证据。

五、总结

综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不法人员的反侦查意识以及伪造笔迹的方式也同步发展,作为司法机关,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变化,必须优化笔迹鉴别方式,坚决不能给不法人员创造逃避法律的空间。这便需要机构不能单纯将文字与文字进行比对,而是要注重对整个事件的全过程进行理解,根据案件具体情形,对笔迹进行细致分析,最大限度防止发生鉴别错误,以最专业的素养保证合法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司法鉴定中文件检验笔迹检验思路分析[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8):3.

[2]董传奇,王心宇.司法鉴定中文件检验笔迹检验的研究探讨[J].楚天法治,2019(06):139-139.

[3]梁贺,石美玲,李鸿雁.司法鉴定文件检验中伪装笔迹检验的鉴别与方法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9):3.

[4]卢齐轩刘畅.笔迹学理论应用于书法司法鉴定的讨论[J].法制与社会,2021(05):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