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趋势探讨

作者

鲍帅

石家庄市长安兴安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内涵与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当前在节能、节材、节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实践;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和环境污染源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挑战。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运用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在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使用环境。深入了解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内涵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施工人员健康以及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等多方面因素,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以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提高建筑品质的一系列技术的统称。

(二)重要性

环境保护需求

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粉尘、噪声以及废水等污染物,对周边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造成严重破坏。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通过有效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措施,能显著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筑施工涉及到大量的能源、材料和水资源消耗。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如采用节能设备、可再生材料以及节水措施等,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提升建筑品质与舒适度

注重室内环境质量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空间,例如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环保材料的选用等,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积聚,营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

(一)节能技术创新实践

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技术

将太阳能光伏板与建筑屋面、外墙等外立面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安装。在施工阶段,精准规划光伏板的布局和安装角度,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既可为建筑自身运营提供部分能源,如照明、空调等用电需求,又能将多余电量并入电网,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与收益。例如,一些大型商业建筑在屋面安装高效太阳能光伏系统,经过实测,可满足建筑日常用电的 30% 左右,大大降低了对传统市电的依赖。

地热能利用技术

通过施工时在地埋管换热器的合理铺设,实现地热能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有效连接。在冬季,提取地下浅层的热能为室内供暖;夏季则将室内热量传递至地下,起到制冷的作用。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地热能利用技术可节约能源 40% - 60% 左右,且运行稳定、环保无污染,目前在一些北方地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二)节材技术创新实践

高性能再生建筑材料应用

利用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加工制成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建筑材料。在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合理选用这些高性能再生材料替代天然原材料。比如,再生混凝土在一些道路基层、非承重墙体等部位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对天然砂石的开采需求,而且其性能经过优化后能满足相应的结构和使用要求,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钢结构模块化施工技术

采用钢结构进行建筑主体建造时,运用模块化设计与施工理念。在工厂预先将钢结构构件制作成标准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直接进行拼接组装。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结构模块化施工可减少大量的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材料成本,并且钢结构便于拆卸和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节材的要求。

(三)节水技术创新实践

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

在建筑施工场地内合理规划雨水收集设施,如设置雨水蓄水池、屋面雨水收集管道等。收集到的雨水经过简单的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可用于施工现场的降尘、车辆冲洗、混凝土养护等环节,替代部分市政供水,节约水资源。据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建筑施工项目通过完善的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每月可节约用水 30% - 50% 左右。

中水回用技术

对于建筑内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设置中水回用处理设备,采用生物处理、膜分离等工艺,将其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回用于建筑内的冲厕、绿化灌溉等用途。一些住宅小区在建设时配套了中水回用系统,使得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大幅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市供水压力。

(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实践

扬尘控制智能化技术

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扬尘浓度,当扬尘数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启动喷雾降尘设备进行降尘作业。这种智能化的扬尘控制技术相较于传统人工操作的降尘方式,具有及时性、精准性的特点,能更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改善周边空气质量。

绿色施工围挡与降噪技术

采用新型的隔音、吸音材料制作施工围挡,在围挡内部设置吸音棉、隔音板等构造,既能有效阻挡施工噪声向外界传播,又能起到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同时,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配备消声器、减震垫等降噪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

四、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与信息化融合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将越来越多地与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相融合。例如,通过建立建筑能耗监测与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建筑各用能设备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能源的精准调控,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施工过程中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结合智能传感器,对施工进度、质量、资源消耗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

(二)全生命周期评价与管理

未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注重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评价与管理,不仅关注施工阶段的绿色化,还会延伸到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营维护以及拆除阶段。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建筑在各个阶段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影响,指导施工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实现建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与自然生态系统协同发展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将朝着与自然生态系统更好地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例如,通过采用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生态技术,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提高建筑的生态调节功能,如吸收雨水、调节气温、提供生物栖息地等,使建筑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四)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其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制定统一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便于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形成从材料生产、技术研发到施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降低成本,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实践在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呈现出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生态协同以及标准化产业化等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应积极顺应这些趋势,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立群, 周文瑞, 赵丽.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及要点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 22 (23): 111-113.

[2]袁红光.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A] 2024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三)[C].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4: 2.

[3]冯火印. 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4, (23): 146-149.

[4]沙奕, 王宜宁, 李兴峰, 方福六, 王铁钢. 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 建设科技, 2024, (21):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