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韩永浩
保定市信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深入研究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连接等关键技术环节,详细分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的探讨,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符合现代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其施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且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把控不到位或质量控制不严格,容易导致建筑质量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
(一)预制构件生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作
模具是预制构件生产的基础,其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构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荷载。在设计模具时,要充分考虑构件的形状、尺寸、预留孔洞等因素,采用先进的 CAD/CAM 技术进行模具设计,确保模具的准确性和通用性。制作模具时,应选用优质的钢材,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和组装,保证模具的平整度和拼接严密性。
钢筋加工与安装
预制构件中的钢筋加工与安装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等应严格控制,采用自动化钢筋加工设备可以提高钢筋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在钢筋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可采用定位筋、箍筋等措施进行固定,同时要注意钢筋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机械连接等,保证连接质量满足要求。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是预制构件生产的关键工序。应根据构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强度性能。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高度,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采用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但要避免振捣过度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或骨料下沉。
(二)预制构件运输技术
运输车辆选择与加固
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重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如平板拖车、低平板车等。在运输前,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的性能良好。对于预制构件在车辆上的放置,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加固,采用专用的支架、垫木、绳索等工具,防止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晃动或碰撞损坏。
运输路线规划
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对于保证预制构件安全运输至关重要。要考虑道路的宽度、平整度、坡度、交通流量等因素,避免选择路况差或交通拥堵的路线。同时,要了解运输路线上的限高、限宽、限重等情况,确保运输车辆和预制构件能够顺利通过。在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卫星定位、导航等技术实时监控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位置,及时调整运输策略。
(三)预制构件吊装技术
吊装设备选择
根据预制构件的重量、高度和吊装半径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如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吊装设备应具有足够的起重量、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并且要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在使用吊装设备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吊装工艺与操作
吊装工艺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和安装位置进行制定。在吊装前,要在构件上设置好吊点,吊点的位置和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确保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均匀。吊装时,要由专业的起重指挥人员进行指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指挥信号进行操作。构件起吊后,要缓慢提升、平移和就位,在就位过程中要精确调整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采用临时支撑等措施进行固定,确保构件安装牢固。
(四)预制构件连接技术
钢筋连接
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等。焊接连接应保证焊接质量,焊缝的长度、高度、宽度等应符合规范要求,焊接后要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机械连接如套筒灌浆连接、直螺纹连接等,应确保连接套筒的质量和安装精度,灌浆料的性能要满足要求,灌浆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灌浆饱满、密实。
混凝土连接
在预制构件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重要措施。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其配合比要经过试验确定。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对连接部位进行清理和湿润,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预制构件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料、外加剂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且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进入生产环节。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各工序的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对模具制作、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等工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预制构件运输质量控制
构件防护
在运输前,要对预制构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和防护,对构件的棱角、表面等易损部位采用保护材料进行包裹或遮盖,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刮擦等损伤。
运输过程监控
在运输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对预制构件的状态进行监控,定期检查构件的加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运输时间、运输路线、车辆行驶状态等,以便追溯和分析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三)预制构件吊装质量控制
吊装前检查
在吊装前,要对吊装设备、吊具、预制构件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吊装设备的性能是否正常,吊具是否完好无损,构件的编号、尺寸、质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吊装作业。
吊装过程控制
在吊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吊装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控制好吊装速度和精度。起重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要密切配合,确保构件准确就位。在构件就位后,要及时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检查构件的安装位置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拆除吊具。
(四)预制构件连接质量控制
连接施工质量检查
在钢筋连接和混凝土连接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对于钢筋连接,要检查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质量是否合格;对于混凝土连接,要检查连接部位的清理、湿润情况,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质量,以及养护措施是否到位等。
质量检测与验收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完成后,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采用无损检测、实体抽样检测等方法对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整个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四、结论
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贯穿于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连接等全过程。通过对预制构件生产技术的精细化管理、运输技术的合理规划与监控、吊装技术的规范操作以及连接技术的严格把控,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应高度重视这些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加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提升,为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达.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现场质量控制研究[J]. 陶瓷, 2024, (11): 141-143.
[2]欧阳琳浩.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关键及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09): 106-108.
[3]卞正磊, 石思源, 熊文康, 陈玖. 叠合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A] 2023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 《施工技术》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编辑部, 2023: 3.
[4]赵亮.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 城市建筑空间, 2022, 29 (S2): 6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