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作者

汪瑞菊

东方小学 湖北十堰 442000

引言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美国教育家 约翰·杜威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说”往往是最具活力却又最易被忽视的一环。许多教师都曾面临这样的困境:精心准备的口语交际课,抛出一个话题,台下却应者寥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的症结,常常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们未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愿意说”、“有话说”、“知道怎么说”的场景。

情境设计像导演。学生扮演角色,完成具体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想说话,有交流的动力。这样教口语,学生觉得有趣,像在真实生活中练习。这样设计的情境才有用、有效。

1 链接生活,创设“ 真实化” 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1 策略核心

教育的根本是为了生活服务。教学生口语交流,最终目标是让他们能在真实生活中好好说话。所以,最有用、最自然的教学情境,就是直接从学生每天的生活里找例子。这样学生对这些话题不陌生,他们熟悉的事和感受会立刻被调动起来,表达就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说话,而不是老师要求他们说话。

1.2 典型案例与实施过程案例名称:《巧妙的劝告》

情境来源: 我发现课间经常有学生趴在走廊栏杆上远眺休息,虽无危险,但存在安全隐患。直接说教效果甚微,于是我决定将其转化为一堂口语交际课。

课堂实施:

第一步:情境再现。我利用手机悄悄录制了一段(已做面部模糊处理并征得同意)两位同学走廊嬉戏、一位同学危险趴栏杆的视频。上课伊始,播放视频,但不做任何评判。

第二步:共情与发现。“同学们,视频里的场景大家熟悉吗?如果你是那个趴栏杆的同学,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看到他这样做,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第三步:策略探讨。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的劝告,对方才最容易接受?”并总结方法:如“先关心,后说理”、“用建议代替命令”、“小声私下说”等。

第四步:实战演练。请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劝告者”和“被劝告者”,现场模拟劝告过程。其他同学作为“观察员”,从“语气、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

1.3 设计价值与反思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听老师讲安全课效果好得多。学生不再是只听课的人,他们扮演角色,自己想办法。他们练习如何和别人好好说话,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到的文明沟通和道理,学生记得更牢。德育和智育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

2 巧妙融合,创设“ 学科化” 情境:打破壁垒,一石多鸟

2.1 策略核心

语文学习是一个整体。把口语交际和阅读、写作、书法这些语文内部内容结合起来。或者把语文和美术、音乐、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这样做能创造出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的综合情境。这样不仅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在互相促进中整体提高。

2.2 典型案例与实施过程案例名称:《〈清明〉诗画会》融合学科:语文古诗教学 + 美术绘画 + 口语交际

课堂实施:

第一步:学生先理解杜牧的诗《清明》。弄懂诗的意思、诗里的画面和诗人想表达的心情。

第二步:学生开始画画。他们拿起画笔,把读到《清明》时脑子里想到的画面画出来。老师及时给出建议。

第三步:班里办“诗画展”。每个学生都当“小画家”和“讲解员”。他们带着自己的画走到讲台前,把画当介绍材料,给全班同学讲。

第四步:是大家提问的时间。台下的“观众”可以问问题。观众可能问:“你为什么把走路的人画那么小?”、“杏花村你画成什么样子了?”小画家要根据诗和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些问题。

2.3 设计价值与反思

这一设计把诗歌的抽象意象变成直观的图画,再用口语解释图画背后的思路。学生要画得准确,必须读懂诗歌;要讲得明白,必须组织好语言。整个过程同时训练了理解、审美、创造和表达能力,课堂效果很好。

3 激发想象,创设“ 戏剧化” 情境:角色代入,玩中学说

3.1 策略核心

爱表演、爱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戏剧化”情境正是利用这一天性,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故事续编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非我”的虚拟身份和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放下“学生”的包袱,全身心投入角色,为了完成角色任务而自然、主动地进行交际,从而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3.2 典型案例与实施过程案例名称:《森林动物招聘会》适用年级:低中年段

课堂实施:

第一步:森林王国要开一家“快乐餐厅”。餐厅需要招聘经理、厨师、迎宾员和服务员。小动物们,你们想应聘吗?

第二步:分配角色。学生自行选择角色,比如猴子、小熊。学生需要思考:我扮演的这个动物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适合我想应聘的职位吗?

第三步:模拟招聘。老师或者一位学生扮演“狮子大王”,当招聘官。应聘的小动物轮流上台做自我介绍,回答面试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能当好经理”?等等

第四步:大家一起讨论。全班同学一起看哪个“动物”的自我介绍最精彩、最自信,理由最充分。接着,大家投票,决定录用名单。

3.3 设计价值与反思

戏剧课堂很有趣。学生扮演角色,练习在特定场合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这让他们练出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心。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口语交际成了孩子们都期待的游戏。

表1:不同情境策略的适用性与操作对比

4 利用科技,创设“ 信息化” 情境:声光电气,拓展时空

4.1 策略核心

现在多媒体技术很强大,它能带来逼真的学习场景。它们打破了教室的物理限制,学生的感官体验更丰富了,学习深度和广度都扩大了。

4.2. 典型案例与实施过程案例名称:《家乡美食推介会》

课堂实施:

第一步:学生请家长拍一个 1 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内容是家里做家乡美食的过程,或者直接展示做好的美食。

第二步: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放了一段短片。这个短片像《舌尖上的中国》那种风格进行旁白叙述。

第三步:每个学生轮流上台当“美食介绍人”。他们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看家乡美食的图片或者真的食物。同时,播放自己准备好的那个短视频当背景。

第四步:台下的学生可以参与。他们给自己喜欢的美食和介绍得好的同学投票。他们还可以发言互动,比如留言“看饿了!”或者“求地址!”

4.3 设计价值与反思

信息技术不止是说话。现在可以用视频、放图这些看的方法帮忙表达。学生更容易放松。互动技术反馈快。还很有趣。参加的人变多了。这种方式很适合做介绍、报告这些需要讲明白的场合。能帮学生学得更好。也能说得更清楚。

5 结论与展望

情境设计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好的情境设计影响课堂效果。本文讨论四个策略:联系学生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设计类似演戏的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这些策略一起用,学生多练几次,会真正喜欢表达,学会沟通。

作者简介:汪瑞菊,女,人,一线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