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跳蚤》为例探析邓恩奇喻对传统爱情观的挑战

作者

潘晓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本文聚焦于邓恩《跳蚤》一诗,深入剖析了其通过奇喻挑战传统爱情观的独特方式。邓恩在《跳蚤》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它挑战了传统社会对爱情的保守认知,呼吁人们正视爱情中的自然欲望,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关键词:跳蚤、奇喻、爱情观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邓恩的创作风格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动荡,政治与宗教格局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在诗歌领域,骑士派与玄学派分庭抗礼。骑士派延续宫廷诗歌传统,追求优雅华丽;而玄学派则以独特的知性风格独树一帜,其大胆奇喻、不协调意象与悖论式表达,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约翰·邓恩(John Donne)作为玄学派的代表人物,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使其较早受到人文主义和欧洲大陆文化的熏陶。他的早期作品受到意大利诗人但丁和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影响,展现出对人性、爱情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在其创作生涯中,风格独具特色。他以奇喻著称,善于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通过独特的类比和精妙的推理,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象组合。这种奇喻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常规表达,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使诗歌在情感传达之外,更具思想深度与哲理思辨。《跳蚤》作为邓恩的经典之作,便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表达,挑战了传统爱情观。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跳蚤》一诗中邓恩如何运用奇喻与逻辑推理挑战传统爱情观,揭示其作品背后隐藏的哲学思考与时代意义。

1.2跳蚤意象的独特性

在传统文学中,爱情往往被赋予类似皎洁明月、娇艳玫瑰等美好的意象,构建起人们对爱情的美好认知框架。然而,邓恩在《跳蚤》中却独树一帜,选择了跳蚤这一形象。跳蚤,在人们的认知中,是一种寄生在人和动物身上,以吸食血液为生,常与肮脏、疾病紧密相连的令人厌恶的生物。邓恩将这样一个与爱情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引入诗中,无疑是对传统的巨大挑战。

在诗中,跳蚤叮咬男女主人公,吸食他们的血液,这一行为成为了诗歌的核心意象。邓恩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跳蚤从一个单纯的吸血昆虫,转变为爱情的奇特载体。他将跳蚤体内两人血液的融合,类比为爱情中的亲密结合,这种大胆的想象,使跳蚤与爱情这两个本不相干的事物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二、从不同角度看《跳蚤》对传统爱情观的挑战

2.1 写作技巧层面:传统模式&陌生化效应

如上所述,在传统的爱情诗创作中,诗人们往往热衷于借助月亮的温柔皎洁、玫瑰的艳丽芬芳等美好意象来描绘爱情。这些意象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的浪漫幻想,构建起了传统爱情诗的审美框架。然而,邓恩在《跳蚤》中,全然摒弃了这些传统意象,大胆地将跳蚤引入诗中。在诗中,他写道:“它先叮我,现在又叮你,我们两人的血液在它体内交融”,这种对跳蚤行为的刻画,打破了传统爱情诗的含蓄与优雅。传统爱情诗中,性的表达往往是隐晦的,而邓恩通过跳蚤这一意象,将爱情与性的联系直白地展现出来。他将跳蚤体内血液的融合类比为男女之间的肉体结合,这种独特的联想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爱情诗的写作框架,使读者对爱情的呈现方式有了全新的认知。

邓恩将跳蚤与爱情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并置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人们常规认知中美好、纯洁且高尚的爱情情感与肮脏、令人厌恶的吸血昆虫形成巨大的反差,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当读者看到诗歌中用跳蚤来描述爱情时,会瞬间感到惊讶和困惑,这种情绪打破了读者以往的阅读惯性。这种陌生化效果促使读者重新审视爱情的本质。读者不得不跟随邓恩的思路,去探寻跳蚤与爱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摆脱了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爱情。这种陌生化的写作手法,使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困惑与思考中,对爱情有了更为深刻、新颖的认知。

2.2 个性化表达层面:自我表达与叛逆精神

邓恩在诗歌创作中,极力寻求独特的自我表达,这种追求在《跳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7世纪的英国,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传统道德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严格的束缚。爱情往往被视为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与性的联系被视为不道德、不纯洁的。然而,邓恩摒弃了传统爱情诗中对爱情的理想化、单一化描绘,大胆地将爱情与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表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极具叛逆性的。邓恩的这种爱情观,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视角。他让人们意识到,爱情不仅仅是理想化的情感,还包含着现实生活中的肉体欲望。这种观念的转变,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爱情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使爱情主题的表达更加多元化和真实化。

邓恩的叛逆精神在他的创作中并非偶然。邓恩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坎坷,他出身天主教家庭,在英国国教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他的职业发展也历经波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产生了质疑。在诗歌创作中,他便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大胆的表达,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展现出对传统的叛逆。这种叛逆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爱情观念的挑战上,也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使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诗坛独树一帜。

2.3 逻辑推理层面

在《跳蚤》一诗中,邓恩展现出了非凡的逻辑构建能力,将跳蚤的行为与爱情、贞操、婚姻等抽象概念紧密相连。诗中,跳蚤先后叮咬了男女主人公,吸食了他们的血液,邓恩巧妙地将这一现象类比为男女之间的亲密结合。他认为,跳蚤体内两人血液的融合,就如同男女之间的性行为,既然跳蚤吸食两人血液的行为不被视为罪过或耻辱,那么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也不应被如此看待。他进一步将跳蚤的身体比作婚床和婚姻殿堂。在传统观念中,婚姻是经过一系列神圣仪式和社会认可的结合,而邓恩却认为,跳蚤吸食两人血液的行为,使得男女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类似婚姻的结合。这种将跳蚤与婚姻相联系的逻辑,打破了传统婚姻观念的束缚,将爱情中的肉体结合与婚姻的神圣性进行了大胆的关联,为他后续对传统爱情观的挑战奠定了基础。

基于上述逻辑联系,邓恩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念。他认为,爱情不应仅仅被传统的道德观念所束缚,性爱是爱情中自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传统婚姻观念,邓恩同样发起了挑战。邓恩认为,男女之间的爱情结合可以超越婚姻仪式和社会认可等这些外在的形式。在诗中,跳蚤的行为使男女主人公在未经过传统婚姻仪式的情况下,实现了一种类似于婚姻的结合,这表明爱情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和肉体的交融。邓恩的这种哲学观念,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爱情的视角,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爱情观的合理性。

三、结语

本文从写作技巧、个性化表达、逻辑推理三个层面围绕着邓恩的诗作《跳蚤》展开,深入探讨了该诗以奇喻方式打破传统爱情观念的独特路径。在《跳蚤》里,邓恩展现出的爱情观念,在所处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进步价值。它对传统社会中保守的爱情认知发起挑战,鼓励人们直面爱情里自然生发的欲望,从传统观念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对后世文学创作而言,邓恩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他独特的奇喻手法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在他之后,许多诗人借鉴他的创作方式,尝试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独特的类比和联想,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诗歌意象。

[1]李正栓,赵晓曼. 约翰·邓恩诗歌的戏剧性特征[J]. 外国语文,2017,33(0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