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

作者

李斌 李飒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生产力的新范式,其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这一生产力模式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转型升级,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

一、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及其对辽宁先进制造业的影响

新质生产力依托的是新科技,着力点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辽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还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辽宁先进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 技术升级与效率提升

辽宁传统制造业通过集成智能自动化技术和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先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这些技术革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料浪费,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2 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了科技突破和优化创新配置,推动了辽宁先进制造业中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智能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辽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

辽宁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等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辽宁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然而,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辽宁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三、辽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辽宁先进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研发能力受限,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2.创新能力不强:由于人才短缺、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辽宁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3.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尽管辽宁先进制造业取得了一些技术创新成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平台,这些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推进辽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健全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优化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增加科技人才数量,优化从业人员结构,加大对科研人员的补助和激励力度。同时,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保持其创新能力。

3.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

政府应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共担创新风险。创新平台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通过平台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形成产学研用链条式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和资金支持。

4.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优化创新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此外,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政府应积极推动辽宁先进制造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技术论坛等活动,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成功案例比较分析

1.沈阳机床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是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该集团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推出了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床产品。同时,该集团还注重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是中国船舶行业的骨干企业。该集团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产品。同时,该集团还注重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东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大学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该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项目,成功推动了多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同时,该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辽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六、总结与展望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辽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措施,辽宁先进制造业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实现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未来,辽宁先进制造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 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智能化、绿色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辽宁先进制造业将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推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提升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

3 国际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辽宁先进制造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怿哲、黄锦珊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产业创新研究,2024(10)

[2]张昊、张新博、樊步青 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创新视角,中国软科学,2024(06)

[3]冯德连、周丽华、韩梦 长三角城市群FDI、技术创新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24(01)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企业家精神推动辽宁先进制造业制造系统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21BJL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斌(2002--),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本科生,物流管理专业;

李飒(1987--),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工业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