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韩晶晶

兰州市第六中学 73006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课的流行及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微课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教学方式。文章针对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指出微课的定义、特点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微课的应用价值,提出一些应用微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微课已经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微课主要利用流媒体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极具优势的,微课课程量虽小,但是其涵盖的知识面是极广的。它不仅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还有课堂习题和教师点评等。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体验,并且可以将微课融入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

一、预习导入

预习导入是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初始环节,也是提高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高中生学习负担较重,语文学科知识点具有零碎性、无序性以及作业低效性,给学生语文预习带来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应明确微课的预习功能,打破传统布置书面预习模式,制作微课预习作业,以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文本的研究性阅读,包括资料查找、文本结构探讨、内涵思考等。在微课预习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开展学情分析,明确特定时期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情况,包括学习需求、学习规律、学习结构、学习基础等,确保微课预习作业内容符合学生总体学习需求。如,在“唐朝文学分期及其代表诗人”微课教学中,鉴于高中生古代诗词储备量较高,但古诗文鉴赏理解能力不足,存在鉴赏意愿缺乏、鉴赏层次浅显、鉴赏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教师可以整合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唐朝诗人创作的诗歌,并布置预习性作业,要求学生梳理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在预习性作业展示时,教师可以从唐初、中唐、晚唐几个阶段,简单进行唐朝文学分期,以便学生对照时期寻找诗人代表,并分析影响诗人诗歌创作特点的社会因素,为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的重点,关乎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根据微课特点,教师可以从动态教学资源的发掘着手,整合对高中生具有吸引力的资源,并利用微课恰当展示,完成纯文字表述内容向情景化视频转化,综合利用唯美的视频画面、舒缓的声音与深入浅出的内容解读,为学生带来一场语言文字的视听盛宴,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难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能力。同时考虑到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具有一定难度、深度的文章,对学生理解、体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传统资料为主,以微课资料为补充,构建唯美且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要点讲解

语文微课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具有突出的语文知识点讲解功能。因此,教师应从疑难句子品读赏析、写作实践等要点讲解着手,以微视频为载体细化讲解,便于学生在课后多次观看,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克服考场作文语言平淡”为主题,设计微课。在微课中,以视频形式展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并结合高考对语文作文语言表达的要求,评估学生的失分原因,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直接设问:“写作中如何克服语言平淡?”“写作中如何使语言散发光彩?”随后在微课中展示一篇或多篇名家范文片段,从补充修辞(使用定状补)、化虚为实具体描摹、巧写细节凸显形象、表现手法增强韵味几个方面对比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将讲解要点整合为线上视频资源链接,以便学生课后反复观看,突破学习难点,掌握会写作语言增彩的方法。

四、多元探讨

微课并非简单地将教学片段视频化,而是微视频、微思考、微探究整合的成果,各个环节相辅相成,可以满足学生开放交互的需求。发挥微课优势的关键在于互动性,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基于此,教师应借助微信或QQ微平台,打造开放讨论区,允许学生在开放讨论区下载微视频、展开讨论或发布留言。教授新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现有工具搜集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搜集资料期间,学生可以进入开放讨论区进行线上探讨或留言提问,其他学生则可以回复。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留言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将自己制作的微课内容发布到开放讨论区,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或转换视角研读文本,以便学生下载学习,丰富资料库,并围绕个人资料库与同伴开展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复习巩固

语文知识点具有分散性,复习巩固难度较大。而在微课背景下,微视频有着学习拓展功能,特别是课后巩固,微课可弥补课上学生因注意力分散而错过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具有温故知新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复习巩固教学设计着手,以微课为载体整合全部考点,上传到线上,供学生课后直接下载学习,化难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从复习巩固类型来看,教师可以设计展示类PPT介绍内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展示类PPT介绍内容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1分钟内展示阅读文本的基本内容以及主要背景;选择题主要为基础题,要求阅读文本的学生从若干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相关答案均可从文本中直接查找,难度较低;填空题要求学生将关键人物或情节填写到空格中,一般认真阅读者均可回答,难度一般;简答题多为事件概括类、人物形象分析类、鉴赏类,需要学生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认真思考后回答,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与同伴讨论后回答;论述题主要为人物正面或反面论述,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利用3分钟的时间展开辩论,进一步发挥微课练习题价值,巩固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认知。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微课已经走进高中课堂,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微课的教学价值,积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微课设计运用能力,全面分析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有效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适用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利用微课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微课预习与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自己应复习的内容,突出微课教学的灵活性,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宝霞.“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考试周刊,2018(18):1.

[2]童文颂.“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当代家庭教育,20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