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课程体系下探索幼儿户外炊事能力的研究
廉晓伊
江苏省苏州市新馨花园幼儿园
【摘要】我园以馨宝农庄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并在户外炊事区多次对外的参观开放展示中,我们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炊事区活动集劳动、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领域为一体,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面对真实的任务、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学习交流如何为客人准备食物。
【关键词】馨宝农庄课程;二十四节气美食;户外炊事活动;
一、户外炊事的美食素材从馨宝农庄的种植地得来
(一)亲近自然,接地气的宝贝
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1]十月到十一月都是馨宝农庄农作物收获最丰富的日子,水稻长得又高又粗、棉花压满了枝头、黄橙橙的柿子还有青翠欲滴的生菜叶。孩子们从播种、观察到收割、制作中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可是临近冬天,我们发现班级的个别孩子挑食的情况经常会发生,尤其是有不爱吃蔬菜的。所以我们班级生成了一节有趣的科学活动《怪味蔬菜营养多》,有的孩子说到自己不喜欢辣椒的味道怪辣怪辣的、有的孩子说香菜的味道臭臭的不喜欢吃,还有的孩子说韭菜的味道也很奇怪不能接受……打住打住!可是怪怪的味道的蔬菜营养却很多呢!富含着膳食纤维和各种营养素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发育呢!
于是我们找到了农庄里的韭菜种植地,发现当初十月孩子们播种的韭菜种子已经大不一样了!韭菜叶现在长得又粗又壮!于是孩有孩子提议要了解韭菜的生长,所以班级就又生成了一节半日活动《香香的韭菜》,孩子们从韭菜被收割还能顽强生长的现象中体会到了生命的不易,一个个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浪费蔬菜了,要好好珍惜粮食。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和袁师傅一起收割了韭菜,运送到户外炊事区分工合作制成了百里飘香的韭菜饼,吸引了大批的小客人前来品尝,就连原来不喜欢吃韭菜的孩子们也纷纷韭菜饼的香味“俘虏”了。
(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培植生活力
和孩子们在园中散步时,路过食堂,听到了锅炉轰隆隆的声响……迎面闻到了酸酸甜甜的腌萝卜、香气扑鼻的咸菜、又辣又鲜的大蒜头的味道……热闹的声音和丰富的味道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就有孩子提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户外炊事区做这些好吃的菜呀?”对呀,怎么才能把这些美味的食材利用起来制作更层次丰富的美食呢?先去种植地里看一看吧!
合理发掘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是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2]又来到种植地里,孩子们前几个月种下的胡萝卜终于迎来了丰收时刻,最近大家都在热议如何拔胡萝卜。讨论一:拔胡萝卜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呢?通过团讨的形式,我们准备好了许多工具:水桶、篮子、铲子、手套、筐子。讨论二:“拔”胡萝卜方法是什么呢?有的说“直接用手把胡萝卜拔起来”,有的说“可以用铲子把胡萝卜挖起来”,那到底什么方法最合适呢?孩子们决定亲手试一试!有直接动手拔的、有用铲子扒开泥士再挖胡萝卜的……“老师,快看呀~我挖出来一个胡萝卜了!”他们都开心地把自己拔到的胡萝卜与同伴、老师分享。不一会儿大家就收获了满满几筐胡萝卜。稍作休息后,问题又来了~收获了这么多的胡萝卜,究竟可以做成什么美食呢?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中,孩子们发现胡萝卜是可以大变身的,许多美食都离不开胡萝卜,比如罗宋汤、炒素、胡萝卜虾球等等。孩子们在与胡萝卜的对话中动手动脑、亲身体验,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二、在生生不息的传统节气中,尝遍人生百味
(一)亲身体验,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学习节气,就是在过一种有价值的生活。从小班入园时他们跟着老师口头练习二十四节气歌,到中班自己学做二十四节气手势舞,到了大班孩子们已经轻车熟路地掌握了每个节气所代表的时令美食。食在当地、因时而食,就像是为幼儿打开了一扇通往民间美味森林的新大门。
时节变化是世间最完美的渐变色,孩子们发现、探索、动手、收获、成长,逐渐变得越来越自主和能干,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问题同商量。秋分的新馨三白、大寒的桂花赤豆小圆子、雨水的韭菜鸡蛋饼、立夏的如意炒饭……一道道风味节气美食被我们一一拿下,户外炊事区常常被前来品尝的小客人们围的水泄不通!忙碌之余,馨宝娃们最幸福的莫过于能一起分享到食物中的酸甜苦辣滋味了。
其实户外食育活动,不光是经历时光若水、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美食,更是懂得日子如莲,引导孩子们珍惜劳动的价值,享受生命的过程。
(二)向后看,理解人生
还记得小班上学期,结合中秋、重阳和十月国庆节我们和家长们互动交流,一个是重点介绍了目前班级开展的自理劳动项目:炊事区和腌制区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过程,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家长们觉得这类幼儿劳动自理活动很顺应当前的课程理念。第二,我们详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家中的动手家务情况,很多孩子能简单的洗碗、拖地等做整理收拾方面的家务,但是涉及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刀具使用等容易出危险的领域家长们还是不太放心让孩子们动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就向家长们推荐了一些儿童安全使用性比较高的厨房工具,也鼓励家长们在家里时常拍摄一些亲子制作美食的视频进行分享。
到了中班,班级值日生也多了一份新工作,要介绍每日的食谱,但是我们发现孩子对很多常见的蔬菜并不认识,不知道名字……于是我们又提议孩子在周末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到菜市场了解蔬菜水果的种类和姓名。
转眼到了大班我们除了和孩子们探讨、尝试、制作、分享了许多节气美食,其实在家中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也体验了许多亲子烹饪时光,从家庭炊事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帮助了家人分担劳苦,自己的小手、感官、表达理解能力都有了提升。
人生就是一学、二随、三超越。没想到三年时光就这么快收尾了,孩子们对户外炊事的热情和兴趣丝毫未减。这个研究只是个开始,我知道孩子们日后还会继续去探讨、去研究,因为这是他们热爱的事情。
三、学习“炒饭”是他们的功课,学会“等待”是老师们的功课
(一)亲密生活,学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头之后发现不光开头难,日后更难,问题会层出不穷。招待客人的幼儿说:“怎么穿围裙呀?”烧菜的怪切菜的总是切的大小不一。择菜的又问我:“到底怎么择菜呀?”活动结束后,又有幼儿觉得活动时间太短了。
为使人生幸福,热爱人生琐事,那么就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吧,在户外炊事区我们也模仿了幼儿园食堂张贴的“五常法”创编了一些自理能力童谣,例如:
1.穿戴整齐:
头顶套一套,上下撸平整,
背后转过去,互相帮帮忙。
2.安全用刀:
小手洗一洗,刀具准备好。
食材放板上,两手交替忙。
3.有序工作:
鸡蛋敲一敲,来回搅拌好。
香葱捏一把,剪刀咔嚓忙。
4.香味扑鼻:
托盘手中拿,配料分批下。
大厨铲一铲,炒饭翻滚忙。
学习就是为了好好地生活,渐渐地,手忙脚乱的炊事区中,再也不鸡飞狗跳了,工作中的幼儿慢慢成长了起来。
(二)淘尽千斤苦,学习让别人生活得更好
1.好吃不好看的苦,预期改变品味
幼儿学会做菜了以后,客人们对于炊事区菜的要求也增加了,要色香味俱全,要有艺术性!有一次,一位小客人在评价中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天的茭白炒三丝切的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不太好看。看到这份评价单,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操作的不足。原来,一份美味的菜肴不仅味道要好,外观也非常重要,能直接影响客人的食欲。这也为接下来游戏的开展制定了新方向那怎样才能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呢?幼儿园的张大厨给我们分享了经验:切的菜要大小粗细均匀、出锅的时候可以撒一点葱花、摆盘的时候加一点配菜,比如:切片的橙子、小番茄等等。有了好方法,孩子们又忙乎了起来。活动时,菜切得更细致,葱花剪得更均匀……优化过后的菜肴,得到了小客人的一致好评,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厨艺满怀自信。
2.好吃好看不会卖的苦,客人更看重服务
菜好吃又好看,可是也要有人会吆喝呢!要不然忙活大半天客人也不清楚我们小碗里盛着的到底有多好啊~构建良好的探研空间是支撑幼儿自主参与到户外游戏拓展与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保障。[3]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利用了现有的废旧材料设计、组合完成了炊事区域的环境布置。在招待小客人的过程中,不光是两位服务员热情的吆喝叫卖声收到了一致好评,就连大厨和后备团队们的微笑表现也被老师们连连称赞,听!苏州话的吆喝声音:“春卷好哉!啊要来尝一尝!”吸引了周边很多孩子的目光:有听到吆喝声跑过来的、有路过的、还有小伙伴邀请来的,这些孩子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手里拿着荠菜春卷和小圆子开始品尝啦!服务员还引导小客人拿好点心后,可在菊花丛里的桌子上品尝,沐浴着阳光,十分惬意。品尝时还能听到孩子们有说有笑,有人说:“春卷香香的,好好吃哦!”有人说:“好想再来一碗哦!”。
生活的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一点一滴掌握的,淘尽生活中的千斤苦,换来自己生活的好,换来让别人生活的好是一种技能。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农庄课程体系下的户外炊事区里孩子们借二十四节气通识为兴趣点,快乐的生长着,行动胜于他们的言语,他们做着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小金.巧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活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3):109-110.
[3]钟春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5(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