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课后托管生心理问题与情绪管理

作者

叶慕齐

广州市白云区江夏小学 51041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托管成为许多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然而,课后托管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管理挑战逐渐凸显。学业压力、社交困境和情绪波动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为了有效干预这些问题,学校可通过建立心理辅导和情绪支持系统,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家校合作,增强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同时,通过创建温馨的托管环境和开展情绪管理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后托管生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整体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后托管生,心理问题,情绪管理,干预措施,教育支持

引言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课后托管成为了许多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并提供更好的课后辅导。然而,随着课后托管的普及,学生在这一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学业压力、社交困境和情绪波动等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业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干预课后托管生的心理问题、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课后托管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1.压力与焦虑情绪

课后托管生面临的学业压力通常体现在长时间的作业和辅导时间安排上,学生需要在课后继续完成课内未完成的任务,导致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负担。由于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调节,学生常常感到焦虑、紧张,甚至产生对学业的恐惧感。这种过度的学业压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干扰其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率。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情感麻木,影响其社会适应性和身心健康。

2.社交困境与孤独感

课后托管环境中,学生因缺乏与同龄人进行充分的互动机会,容易产生社交困境和孤独感。在课后的托管时间内,学生往往将重心集中在作业或辅导上,忽视了与同伴建立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与课堂上的社交氛围不同,课后托管环境可能更为单调,导致一些孩子感到孤立无援,产生情感上的缺失。这种孤独感和社交困难,不仅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其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导致对学校和集体活动的消极态度。

3.情绪波动与行为问题

课后托管生在长时间的学业压力下,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烦躁、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积压。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时,这些情绪可能转化为行为问题,如暴躁易怒、任性或逃避行为。课后托管的结构性时间安排可能限制了学生情绪表达的空间,尤其是在未能有效调整情绪时,学生的反应往往显得极端或不理性。

二、课后托管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1.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系统

课后托管生面临的心理困境往往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情绪支持系统来进行干预。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或引入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的情绪问题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他们识别和调节负面情绪。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情绪管理课程和团体辅导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可以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专业的情感疏导,避免情绪困扰转化为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2.教师培训与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教师作为课后托管的重要参与者,其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情绪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学生的情绪变化,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和应对策略。通过提高教师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情感共鸣技巧,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情绪支持,还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榜样。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情绪智力提升,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支持的课堂与课后托管环境。

3.家校合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课后托管环境下,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更加紧密。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情绪疏导技巧。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关培训,强化家庭教育对学生情绪管理的支持作用。通过家校携手合作,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后托管期间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关注和引导。

三、课后托管生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

1.情绪调节训练与放松技巧

情绪调节训练是帮助课后托管生有效管理情绪的关键。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自我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保持冷静。情绪调节训练不仅能够降低负面情绪的积压,还能提高学生在冲突或焦虑情境中的应对能力。放松技巧的引入,如肌肉放松法,也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身体紧张,促进心理和生理的放松,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2.提高自我认知与情绪表达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是学生情绪管理的基础,只有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通过情绪识别和情感表达训练,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感知和描述内心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压抑或过度外泄。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遇到情绪波动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3.创建温馨的课后托管环境

一个温馨和支持性的课后托管环境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情绪困扰,并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通过营造友好、包容和充满关爱的空间,学生能在托管期间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合适的环境不仅包括舒适的物理空间,还需要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同伴之间的积极互动。一个温暖的托管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从而缓解课业压力和社交焦虑,促进他们情绪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结语

课后托管生的心理问题与情绪管理是“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学业压力、社交困境和情绪波动等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情绪管理策略,对于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其情绪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系统、提升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情绪状况。同时,情绪调节训练、提高自我认知与表达能力以及优化课后托管环境,都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课后托管生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将更加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秋芳. 双减政策下课后托管生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23,43(4):68-72.

[2] 刘娜.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的干预策略研究[J]. 心理教育,2023,35(5):45-48.

[3] 赵雪莲. 课后托管服务中的学生心理问题与情绪调节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0(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