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

韩生辉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十一幼儿园 017010

摘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活泼单纯,但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实际上,幼儿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关系。当幼儿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会通过积极的情绪、正确的行为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让幼儿拥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除此之外,长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克服已有的心理问题,还能预防幼儿发生更多新的心理问题,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低,能够说明他们的学习生活质量较高,容易产生幸福感。这样的积极情感能够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敢于面对眼前的困难与挑战。

二、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融入一日生活

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日都会开展的日常生活活动与其他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姿态与幼儿和谐相处,对幼儿进行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旨在帮助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时间里获得愉快的学习生活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在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心情签到”小游戏,让幼儿走到签到白板前,在自己的名字下方画出自己此时的心情,以便教师了解幼儿的情绪。若教师发现幼儿的情绪不稳定,则可关注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控情况。若幼儿难以消除负面情绪,教师则可在一日生活的“晨间谈话”环节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在晨间谈话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心理疏导的技巧。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负面情绪选择合适的谈话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主动倾诉导致自己感到失落、不安的事情。若幼儿对自己要倾诉的内容说得不够深入,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追问来了解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然后在换位思考的原则上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困惑,同时与幼儿一起参与小游戏,帮助幼儿转变情绪,避免幼儿带着不良的情绪投入一日生活,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再如,在晨间活动中,有幼儿默默地走到角落,独自一人完成晨间活动。教师要对这种个别现象给予关注,了解幼儿是否存在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的情况。若一旦确定幼儿存在这样的心理状况,教师则可通过关爱支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将温暖的情感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教师的爱心和耐心,使其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之下走出自己建造的“舒适圈”,让幼儿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育者,其角色不仅仅是生活的照顾者,更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家长的每一个细微行为、每一次教育决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家长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引导家长成为这一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为了引导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幼儿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家长会上,幼儿园可以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教师或家长,分享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这些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会这一平台,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后,将能够更加理性地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从而避免过度干预或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此外,幼儿园还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可以参与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可以在家园互动活动中,与幼儿园教师共同观察、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为孩子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教育支持。

(三)组织户外实践

户外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增强体质的宝贵机会,更是培养其合作意识、塑造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摇篮,应积极策划和组织丰富多样的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然与社会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远足实践活动便是其中一项极佳的选择。在远足过程中,幼儿需要面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如路况的变化、天气的突变等。这些挑战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未知,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远足活动也是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绝佳机会,幼儿在与同伴的共同前行中学会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此外,组织幼儿到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更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幼儿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关爱,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而带领幼儿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耕种、收割等场景,则是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汗水的浇灌下,幼儿学会了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学会了珍惜每一粒粮食,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将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三、结语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对其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教师需从多方面入手,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重视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以及积极组织户外实践活动等,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慧珺.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助力幼儿健康成长[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03):92-93.

[2]袁芸.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好家长,2024,(0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