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于雅男 张喜瑞
赤峰学院 024000 锡林浩特市多伦县第三小学 026000
摘要: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接受率。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通过深入城市和乡镇的小学课堂观察调研,依托调查问卷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对若干小学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一些互动短板,例如,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度低、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自主输出过程少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有利于为师生互动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新课标
一、研究背景
2022年4月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保护学生求知欲、鼓励其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其自主学习与进取精神。”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针对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要促进学生和他人达成良好沟通、形成和谐互动的要求。新课标要求的提出,再一次验证了师生互动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一)互动频率方面
从总体的频率分布上看,被观察的语文课堂中,约40%的课堂互动时间占整堂课时间的30-40%,属于较为合理的范围;30%的课堂互动时间低于30%,存在互动不足的倾向;而剩下30%的课堂互动时间高于40%,但部分课堂出现互动时间过长影响教学进度或者互动过于频繁而缺乏深度的情况。
从不同的区域差异上看,城市小学的语文课堂平均互动频率相对较高,互动时间约占整堂课的35%左右。这可能与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较快有关。而乡镇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时间平均占比30%左右,农村小学则更低,约为25%。农村小学师资相对薄弱,一个教师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可能是影响其互动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不同年级差异上看,在第一学段语文课堂中,互动频率较高,平均互动时间可达到35-40%,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学段的互动时间占比略有下降,约为30-35%,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部分教师开始注重知识的传授,减少了互动时间。
(二)互动方式方面
观察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互动方式主要以传统的问答式为主,小组合作方式为辅。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师生互动中,提问回答是最为常见的互动方式,在所有互动方式中占比达到80%。其中,记忆性问题提问又占问答式中的约60%,例如教师经常问“课文第几段描写了什么景色”等问题,这种问题相对简单,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而理解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占比较低,分别约为30%和10%。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率较低,仅占20%左右。并且在小组讨论中,约40%的学生反映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参与互动方面,教师更多地与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互动。观察结果显示,在提问回答环节,成绩较好的学生被提问的概率约为60%,而中等生为30%,学困生仅为10%。
(三)互动效果方面
从思维深度与参与度来看。约50%的学生表示在互动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深度有限,大多数互动只是表面功夫。例如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往往只是简单重复课本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考。同时,在课堂互动中,整体的学生参与度为60%左右,仍有40%的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小学和部分乡镇小学这一情况更为突出,学生参与度低于50%。
从反馈与情绪体验上来看。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情况也影响互动效果。约30%的教师反馈比较单一,多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缺乏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从学生的情绪体验来看,在互动体验较好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互动效果不佳的课堂,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
三、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根据观察结果及分析,发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是互动频率失衡,地区之间和年级之间的互动频率存在差异,反映出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教师教学理念落实的差异。教学任务的压力导致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堂互动的合理安排,或者为了增加互动而过度互动,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其次是互动方式较为局限。课堂上问答式的互动方式过于单一,且多为记忆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能力。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存在偏向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最后是互动的效果不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馈缺乏针对性和引导性,影响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在互动中的参与度不高,情绪体验不佳,这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建议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均衡互动频率。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和乡镇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师资水平。教师自身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科学的互动计划,在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中保持适度的互动频率。
其次,创新互动方式。教师应增加探究性问题的提问比例,例如“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描写这个情节’等问题。加强小组讨论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如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同时,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语文游戏、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采用随机提问、小组整体评价等方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互动。
最后,提升互动质量。教师要提升对学生回答反馈的艺术性,多采用追问、引导等方式,如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可以追问“还有补充的吗?”或者“你能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吗?”同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参与度和思维深度。
五、结论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涉及互动频率、互动方式和互动效果等维度。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可以逐步改善师生互动现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我们必须认识到师生互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深远意义,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满足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伍璐利.智慧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
[2] 姬福星.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N].科学导报,2024-08-23(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