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策略
邓慧东
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12200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承担着向社会及企业输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较强分析、创新及综合应用技能,现今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单一种技能的训练,缺乏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整体训练设计。
一、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与价值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职业能力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能在职业活动中很好地、独立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事务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适应环境、解决困难的能力。注重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统一,体现为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动态发展的,会随着岗位需求和自身发展不断充实改进,是评判人才质量以及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标准。
(二)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中职教育本身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中职学校在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会进一步降低重心,以实用为本,积极围绕高素养人才培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对于引导人们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行、满足社会和行业多样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在各方面推动整个产业发展,造福社会。
二、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脱节
在中职数控专业教育中,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内容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很好地涵盖岗位所需的综合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些课程体系未能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导致所学知识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应用水平。此外,实践环节安排不足或不充分,无法满足岗位的细节操作和综合能力要求。这种课程与岗位脱节的现象,既会影响学习成果向工作中的迁移转化,也会制约个人职业技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是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课堂上多采用讲授和板书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知识传授处于单向输入状态,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较为被动和机械[2]。数控专业具有注重技术操作和实际应用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模拟练习和实例分析,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僵化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的步伐。
三、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
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课程内容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融合,打破学科知识割裂的局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整体体系。在课程设置时,要合理规划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使学习路径与岗位能力发展相匹配。还要根据职业能力结构安排学习进阶的步骤,重视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要素。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引导学习过程朝着职业能力提升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的目标。
例如,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改革中,通过改进课程体系来突出职业能力导向。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CAD 与专业课程数控加工编程、机床操作紧密结合,并增加企业实训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课程内容根据职业能力要求重新编排,从基础知识逐步过渡到复杂操作,确保技能掌握与岗位需求相匹配。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主要的数控技术,还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步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契合。
(二)项目驱动教学,增强实践能力
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它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时候,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一个个的知识点,而是围绕一个完整任务展开。知识、技巧以及方法在实践进程中共同被运用起来,“做中学”这一理念在项目驱动模式中被提倡。学生在解决各类问题时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自身动手操作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也得以增强。这个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把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系统性地施行项目驱动教学,便可以切实拉近学生与工作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而培育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数控专门人才。
例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数控专业的教学时,利用项目驱动教学形式开展课程,把实际加工项目当作课堂核心。在学习期间,学生依据图纸做零件加工,从编出程序到上机床,这个全过程贯穿整个课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需调动所掌握的机械绘制、材料力学以及数控编程等知识,去解决加工实际状况下遇到的问题,还要在操作中反复改进工艺和流程。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在真实任务中完成零件加工,达到将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融为一体的效果,大大提高自身在岗位上的适配度与实操水平。
(三)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提升中职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学生在近似真实岗位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练习,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融合度增强,先进数控设备与仿真软件装备实训基地,操作练习、工艺改进和问题解决获得有力支撑,生产情境和工作任务也能够被模拟 [ ]。各种类型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多样化环境中累积操作经验,动手技能得以提升的同时,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和职业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学生在向未来工作过渡的过程中更易适应,职业能力也能得到全方位增强。
例如,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中,学校在实训基地上做文章,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把几个实训车间同虚拟仿真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在真实的车间里上手数控机床的时候,也能利用仿真软件开展程序编写,工艺模拟等练习,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完美对接。以零件加工训练为例,学生先在仿真实操系统里练习一遍,掌握加工步骤和注意要点,再去车间实际操作,导师站在旁边观察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操作步骤。整个过程都在虚拟仿真的沉浸式环境里不停地做实验,修正错误,收获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职业素养得到加强,这样的训练经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结论:
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要围绕课程体系优化、项目驱动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沉浸式学习这些主要方法展开,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而且,将来,随着智能制造、工业 4.0 的发展,教学模式会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也会更高,虚拟仿真实验、人工智能辅助练习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和实践。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端制造岗位的需求,靠不断地更新完善此类教育,中职数控教育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质量与行业发展互促共进的愿景,从而造就出更多更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竞斗 , 覃展翔 . 基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策略 [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3,(02):57-60.
2. 黄素品 .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数控专业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探索 [J]. 广西教育 ,2023(18):132-134.
3. 刘春风 . 浅议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电子版 ),2024(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