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技能提升的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孙婧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识字教学,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向技能提升的教学策略,包括情境教学、字理识字、多元方法融合、游戏化教学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并阐述了实施要点,旨在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识字技能的发展,同时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识字教学的创新与优化。
关键词:小学识字;技能提升;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识字技能,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二、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乏味
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如反复领读、机械抄写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识字效果不佳,且容易遗忘。
(二)忽视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汉字的音、形、义的简单传授,未能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字理据等。这使得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领略汉字的魅力,也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长期记忆和灵活运用。
(三)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识字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汉字,在生活中难以迁移运用,导致学生认为识字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为了实际交流和表达,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实用性。
(四)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小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速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然而,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 “吃不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能 “跟不上”,长此以往,会加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三、指向技能提升的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一)情境化识字教学
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将汉字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汉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在教授与 “家庭” 相关的汉字时,可以模拟家庭场景,设置 “客厅”“卧室”“厨房” 等区域,并在相应位置贴上 “沙发”“床”“冰箱” 等汉字卡片,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和理解这些汉字,同时引导学生用这些汉字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如 “我家的客厅有一张沙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效。
(二)字理识字教学
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演变过程进行识字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对于象形字,如 “日”“月”“山”“水” 等,可以通过展示其甲骨文或象形文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起源,明白这些字是如何由图形演变而来的。对于会意字,如 “休”“看”“从” 等,则可通过讲解字的部件组合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领会古人造字的智慧。例如,“休” 字,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在教学形声字时,引导学生分析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如 “清”“晴”“情”“请”,通过对比不同的形旁,让学生了解这些字与水、天气、心情、语言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掌握形声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和识字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三)多元化识字方法融合教学
将多种识字方法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除了常见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编字谜、儿歌识字、韵语识字等方式。例如,学习 “碧” 字时,可编字谜 “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记住字形和字义。又如,用儿歌 “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地上有影子,好像要说话” 帮助学生认识 “人、停、亭、篮、竹、月、影、言” 等字,使识字过程充满乐趣,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游戏化识字教学
设计各种富有创意和竞争性的识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如 “汉字接龙” 游戏,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汉字,下一个学生要用前一个字的最后一笔作为新字的第一笔,依次说出新的汉字,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认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还可以开展 “识字大闯关” 游戏,设置多个关卡,包括读音关、字形关、字义关等,学生通过闯关获得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挑战欲望。此外,“汉字拼图”“摘苹果识字”(将汉字写在苹果卡片上,让学生认读正确摘下)等游戏也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汉字的记忆,使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四、教学策略实施建议
(一)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识字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识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课堂互动
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和经验,共同解决识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识字技能。
(三)加强家校合作
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识字教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如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观看儿童节目、玩识字游戏等,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接触到汉字,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识字教学的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识字技能的持续提升。
(四)持续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识字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测试、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识字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结语
小学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情境化识字、字理识字、多元化识字方法融合、游戏化识字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等教学策略,并注重因材施教、课堂互动、家校合作和持续评价反馈等实施要点,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识字技能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识字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让识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
[5] 张田若。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22.
[6] 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7]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8]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2024年度一般课题“指向技能提升的‘1+2’小学识字教学策略研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