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咖啡制作》课程工学一体化教材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作者

吴昊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乐器研究所)100068

一、开发背景

(一)行业需求与职业教育改革

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和咖啡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咖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职学校作为咖啡行业的人才的培养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咖啡行业输送着新鲜血液。传统教材存在三大弊端:① 知识模块碎片化 ② 实训环节仿真度低 ③ 评价体系单一。因此,开发一套符合企业行业需求、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咖啡制作》课程工学一体化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创新实践,其核心在于深度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通过精心设计的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与技能架构,进而逐步形成适应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此模式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更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塑造等多维度协同发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契合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二、开发具体过程与方法[2]

(一)行业调研与任务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咖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深入了解咖啡师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关键要素。同时,密切关注咖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使其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基于行业调研结果,对咖啡制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分解和细化,明确每项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为后续教材编写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设计

在开展咖啡制作相关职业教育课程时,应结合咖啡行业标准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设计一系列与咖啡制作相关的实践活动。每个活动都应明确任务目标、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整合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编写工学一体化教材。教材将融入丰富的案例、习题和拓展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咖啡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咖啡制作设备和工具,全方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实践操作平台,助力其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全方位提升职业技能。

(四)教材试用与修订

选取特定班级作为试点,开展教材试用工作,系统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情况。依据教材试用阶段的反馈结果,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修订与完善。修订后的教材应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进一步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中心,适合工学一体化教学教材特点[3]

本教材锚定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兼顾知识、技能、态度的全方位发展。依托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掌握咖啡制作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进而塑造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4]

教材紧密对接咖啡行业现实需求,强化行业标准与前沿动态导入。借助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指导,让学生实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要求。[5]

四、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从本质上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知识传授与职业技能训练相互割裂的弊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情境,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兼顾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塑造的多维发展。借助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多元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咖啡制作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在实践过程中锤炼出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敏锐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与岗位任职要求,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无缝过渡。

(三)促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工学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是推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与咖啡企业深度协同,学校构建起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专家及企业技师参与授课与实训指导,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

工学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循环往复中扎实掌握知识与技能,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职业能力体系。这一模式遵循职业教育内在规律,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提供肥沃土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围绕《咖啡制作》课程工学一体化教材开发的路径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了教材开发的背景、具体过程与方法、教材特点及其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工学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动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和形式,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丰富教材的案例与项目资源,为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齐岩.(2025).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材与数字资源的创新开发——以民航服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J]. 林区教学 , 25(02), 78- 81.

[2] 许会荣 .(2025)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功能定位、编写理念与开发路径 [J]. 教育科学论坛 , 25(06), 29- 33.

[3] 张靖卉、李桃 .(2025)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材使用的两难空间与突围路径 [J]. 教育与职业 , 25(03), 66- 73.

马其坤、李步先 .(2025)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研究 [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2(6), 63- 66.

[5] 韦月、许艳丽 .(2024)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数字化教材开发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J]. 教育与职业 , 24(24),85-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