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李娟娟
甘谷县大像山镇白云小学 741200
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优化,达到推动教学活动持续发展的效果。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项目式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如何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提高育人质量,则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上述问题期间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如项目驱动力较弱、学生难以高效完成项目、教学模式有待改进,进而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了消除上述阻力,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需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可凸显学生本位,鼓励学生用积累的经验与知识自由探究,在探究中迁移性学习,有效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强化学生多元智能。因为每位学生的智能组合不同,所以能个性化探究与发展,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优势;
其次,教师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学生可激活感官,多感官获得信息,将信息转化为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完成项目的条件,这利于学生直观感知升级为深度学习;
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环境中发现、分析、解决各类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参与测量、计算、统计等实践活动,亦能关注数据、图形与空间,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达到在项目式学习中渗透量感、运算能力、数据意识、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效果,教师得以落实数学课程目标[1]。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1. 确立学习项目,整合学习资源
项目是教师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抓手,同时需围绕项目整合学习资源,用多种资源打造自由的探究环境,使学生能在自由探究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可以将“介绍神奇的海洋世界”确立为学习项目,围绕项目整合语文、科学两大学科资源与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创制微课,用微课支持学生跨媒介阅读,从电子绘本、纪录片、游记类短视频中读取信息,找出小数,如全球海洋水温平均为 17.4 摄氏度、全球海洋平均盐度约为 3.5% 等,并解析问题,如什么是小数、怎么读小数等,学生得以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用语言组织能力、科学精神介绍海洋世界。学生不仅能强化数感,还能接受海洋文化浸润,初步形成健康的海洋观,这使得项目式学习模式更有育人意义。
2. 加强多元交互,完成学习项目
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需支持多元交互,使学生能在交互中获得启发,并完成学习项目,提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位置”的教学时,可以将“提高农用药剂使用效率”确立为学习项目,并整合劳动、数学两大学科资源,利用微课展示某地农田现状,介绍病虫害防治必要性与无人机植保技术,指引学生解决如何高效利用农用药剂这一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期间教师指引学生加强多元交互: ① 组员交互,在组内画图、讨论、模拟与推测,用以印证高效用药方案的可行性; ② 师生交互,教师适时传导数对知识,引领学生将无人机植保技术与数对联系起来,探索定点施药办法; ③ 学生与智能软件交互,利用软件给出的答案、推送的资料、提出的建议等解决问题。通过多元交互学生可完成项目,并提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意识与责任意识等素养。
3. 展示项目成果,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项目的基础上需鼓励学生展示项目成果,聚焦成果加强评价,并用多维评价结论改进项目式学习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完成“调查统计本班学生家庭过年时的传统习俗”这项学习项目后,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并指引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则要通过客观评价指出不足,引领学生改进学习对策,亦需通过赏识评价肯定学生,使学生能增强项目式学习兴趣与信心。教师统整评价结论,提炼项目式学习模式育人问题,如未能高效传导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找准改进教学模式的着力点,如教师化身为合作者参与各组项目式探究活动并结合各组学情传导知识,达到优化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效果[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使学生能自由探究、个性化学习以及全方位发展。为了有效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确立项目,引领学生多元交互,并基于多维评价优化学习模式,助力学生进一步强化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红艳.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活动设计思考——评《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 中国教育学刊 ,2025,(05):122.
[2] 王宁 . 小学数学教材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和实践探索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25,45(04):99-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