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及优化研究

作者

崔华军

平山县园林绿化管护中心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050400

摘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可为群众创设更宜居的环境,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生态的多样性也给后期的养护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为保证整体系统的平衡性,还应当选择合适的养护技术,并通过完善制度、强化人员专业素养、引进先进观念与技术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主要对建筑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及优化对策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风景园林工程;养护管理;优化路径

一、建筑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内容探析

(一)建筑风格的确立

建筑与风景园林的适配性与融合性直接关系到其整体美观度,对此还应对设计环节加强重视度,根据建筑的风格进行合理搭配,此期间不仅应考虑到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情况以及人文特点,还需注重其空间感布局,使其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利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打破空间隔阂,实现空间的互通性。与此同时当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愈发提升,所以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增加园林工程占比,通过巧妙的园林设计使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如在空旷区域设立假山可起到填充作用,并且在对外观进行艺术加工后可赋予其文化价值;在合适位置放置座椅长凳用于居民休息;在河道附近设置长廊、桥梁等可兼具实用与观赏效果等,这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可为推动城市生态发展提供助力。

(二)园林的修剪与整形

因不同植被其在形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为能够使其更为地协调与美观,需定期对其进行修剪与整形,并且该举措对于具备观赏效果的花卉可起到一定刺激作用,有效开花数量和质量,延长花期。而在具体养护环节,应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为主要核心,以此来明确具体流程,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植物实施差异性养护,从而保证实际效果。如对于长势情况较为旺盛的植物,应剪去不必要的杂枝,确保其通风透光性的同时使其树冠结构保持优美状,与附近的建筑、山水的形态有一定的融洽性。但需注意的是,不同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应在修剪过程中重点考虑此点,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以及周边的环境,选取合适的修剪整形类别,如短截、疏枝、摘叶、去孽、截干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修剪时间[1]。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环节作为风景园林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破坏园林绿化的整体美观性,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植物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降低其生态景观价值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还应当加强防控,最大程度地降低与规避此类现象的发生,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对策处理,从根本上将影响降至最低。在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巡查,观察植被生长情况,以便于可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通过实施相应的举措来控制其发展。并且展开早期预防效果更佳,并依据不同季节病虫害类型选用合适的药物及技术手段,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蚜虫、大叶黄斑蛾是春季常见的虫害,则可应用触杀性杀虫剂;对于介壳虫而言,因其体型较小,所以建议采取油膜封闭的方式,应用绿颖机油乳剂完成这一操作,也可通过渗入蚧宝乳油的方式达到防治目的。而且春季是各植物生长新芽的阶段,由于叶子表面蜡质层较薄也给病菌的侵害提供相应的契机,此时就可通过喷洒药物的方式予以保护,常用药物可选择云南黄聲、垂丝海棠等,并配合晶体石硫合剂使用,在植物有被感染情况时就需应用杀虫剂,建议应喷洒两次左右才可获得良好效果。夏季温度较高,而且随着雨水增多可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但与此同时湿度的提升也使得病虫害危害情况显著增加,对此则可采用物理防治技术,采取声波、灯光等方式来捕杀有害生物,做好浇水时间控制工作,及时做好枯草清理工作,使其通风性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并施加复合肥料,这也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在疾病方面,需结合植被疾病类型采用合适的药物,如纹枯病可应用稀效醇可湿性粉剂,腐霉枯萎病给予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还应做好浓度控制工作,前者为1.25%,后者为7%。对于阳光直射的植被,需增加浇水频率,并采取遮阴手段,及时对灼伤的植物展开修剪处理,而且还需进行防菌药物涂抹或喷洒,防止病害情况的再发生。应注意的是,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尽量选择生物、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手段,在保证效果的同时优选环保、低毒、长效的技术方式[2]。

(四)强化灌溉与施肥管理

水肥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因此在养护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但因水分过多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而缺水则会致使光合作用不足,均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对此需灌溉次数的控制工作,并根据植被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植物的特性制定合适的灌溉方案,由于园林中会包含多种类型的绿植区域,在灌溉时应分区展开,如花卉则采取精细的灌溉方式,调整流量与喷洒角度来避免破坏花卉形态,而草坪则需大面积均匀灌溉。在对园林中植被进行施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撒施、埋施、浇灌等,具体应视植被类型、环境条件而定,而且所应用的肥料也须具备一定差异性。树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需求较高,则可增加肥料量,直至其生长完成再进行缩减;休眠期无须施肥作业。在肥料种类方面,植物抽枝展叶时可给予尿素来补充其对氮素的需求量;磷、钾等元素可用于植物生殖生长阶段的补充。同时因植被的观赏特性不尽相同,在施肥时同样需考虑此点,观叶、观果、绿篱、绿化树种建议分别采用氮肥、钾肥、饼肥、土杂肥,从而促进植物得以健康生长[3]。

二、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具体优化对策

为保证建筑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及效果展示,应不断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完善,并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方式来保证此项工作开展的顺利性,这就要求当地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园林养护管理,并考虑当地的物价、人力成本,合理上调定额以此来保证养护质量。而且还可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加强园林工程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群众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实现民间资本注入目的,以此来满足实际养护所需。同时园林建设施工以及养护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均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美观性及生态功能,对此还应当定期对其展开专业培训,在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植物的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以及日常养护等方面,不仅需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还应当重视实践性示范与练习,确保其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在实际养护操作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其次还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园林实际情况及养护所需做好责任划分工作,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以及标准程序,以此来起到有效规范作用,并配合奖惩制度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降低各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最后还应当及时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及创新理念,如智能化灌溉、远程监控系统等,并根据风景园林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确保其实际可行性,以此来促进养护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有效降低养护成本,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群众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美化居住环境,更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但在建设完毕后应注重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施肥、植被修剪整形等方式来营造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工程,并需不断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更为完善,以此来推动生态风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居舍, 2024, (22): 83-86.

[2]李洪燕. 试论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J]. 中华建设, 2022, (07): 63-64.

[3]王冠杰. 风景园林工程中地被植物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探究 [J]. 现代园艺, 2021, 44 (18): 163-165.

[4]宋朴. 探究风景园林绿化中的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J]. 内江科技, 2021, 42 (01):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