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教, 学, 评" 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向瑞兰
黄石市太子镇向前完全小学 湖北省 435214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学生多维发展的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方法主张突出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促进,基于系统教学的设计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以语文为载体的宏量课程如大单元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训练以及情感的价值观的认同。因此,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适合小学生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不仅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具实施意义。
1.“ 教、学、评” 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即现代教育思想,意味着教学、学习、评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的一种系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活动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重视对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学习的评价只是最后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无法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而整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学习、评有机结合、一体化设计,教师在整合式教学中以自己预设的目的进行组织引导,让学生配合组织完成任务,同时实时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进而可以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实现学习与测评互相反馈的作用。例如,在一个小学生们探索“动物世界”的大单元项目学习活动中,除了介绍动物,还会安排孩子做些观察动物、制作动物生活习性表等活动任务,这些活动都会在孩子们的亲身实践探索中获得[1]。
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2.1 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主题为基础,将多个学科联系起来的、相互关联的内容单位整合到一个大型学习单位中所运用的系统地进行教学的方式。新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按照课时组织的散点式教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更关注相关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能让学生在完成整个学程过程中综合接受知识的完整理解、并培育综合能力[2]。如在小学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奥秘》主题单元中,将《昆虫的世界》、《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保卫战》的相关文章以单元主题整合起来,运用“观察——记录——交流——展示”方式引导学生在对昆虫、植物及生态环境的理解中构架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是背会单独的篇章。
2.2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
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观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在设计目标、选材、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兼顾系统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首先,我们对目标要保证达到对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对能力的培养和情绪态度的发展。以六年级《我爱阅读》一单元中对阅读知识的运用、阅读能力的把握以及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节日的故事》主题单元课程中通过课程内容讲解、故事交流、生活经验陈述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节日文化的内涵、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所观所闻。再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性的体现、过程的控制,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基于” 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
3.1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仅仅是知识传授那么简单,更要求将学生的技能培养、情感状态控制有机结合。当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按照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制定重点掌握的概念和能力,以及学生的喜好和领悟力等方面来进行。以四年级的《我的家乡》这个主题单元为例,主要的学习目标是运用描写家乡风光的单词和句型,其次是引导学生能通过观察陈述的方法表达他们的观点,而情感上的要求是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尊重当地文化的品质。在操作层面上,教师根据不同的阶段目标来进行,引导学生分步骤完成,比如先从词汇句式积累和背诵方面开始,然后过渡到小组讨论与展示写作,最后用个人的写作报告来巩固所学知识。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在大单元教学中,模块内容的选择以及串联显得尤为关键 [3]。教师要根据单元模块的主题串联起课本、自读册、实践活动,以保障知识学习的整体和连贯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动物大家族”这一单元,教师将课文《小猫钓鱼》《乌鸦喝水》等整合起来,将学生带领着观察学校动物园各种小动物、画小动物、说小动物等,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到小动物的不同行为特征,进而形成系统化认识。
3.3 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互动性、探究性和丰富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者,更要成为组织者和调控员。例如,五年级《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用小组探究、角色扮演、观察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植物、虫类的生活方式,填写观察结果的报告单以及小组汇报,将学习的内容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科普文章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利用画画、动手制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表现出来。
3.4 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评估在“教 - 研 - 评”的一体化中不仅作为学习知识的后反馈,还是一种教育过程中的控制手段。评估的设计要贯穿于所有的大模块课程中,包括了形式化的评估( 即过程性评价) 到终评。比如《春天的故事》一课四年级学生中教师使用口头问答、小组讨论、学生日记、画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估,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再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更多的写作或做口头交流的练习。又如,学生写完家乡作文后,学生会进行组内互评与教师批改,学生就明白自己的文章在描写上的不足,在后面的课程中进行了调整。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小学语文大单元课程设计给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根据内容、策略选择,以及策略匹配有效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今后在教与学活动中,“教、学、评”一体化会广泛运用于更多学科、更多学段的教学活动中去,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 ; 王振华 ; 张博文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7):45-48.
[2] 孙婷婷 ; 李文杰 ; 高宇辰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J]. 小学教育研究 ,2022(9):60-63.
[3] 陈子彬 ; 胡慧琳 ; 邓俊熙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创新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