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
卢露
宝鸡市三迪中学721000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要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学科素养为导向,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结构合理的学科作业体系。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其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而高效的单元作业设计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环节。
一、单元作业设计理念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设定单元整体目标,整体安排单元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合理制定层层递进的作业目标;科学地分析每一单元教学内容,归纳数学题型,提取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有效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适当进行作业重构,拓展文化内涵。
二、单元作业设计流程
三、设计与实施过程
1. 基础巩固作业
题目一: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如:1.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2.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3.平移和旋转各有什么特点?4.平移和旋转作图需要哪些条件?5.图形变换是一种变换还是多种变换?有无顺序?等基础性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准确并快速的辨析各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类比平移学习旋转的内容,从而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
题目二: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标注变换后的坐标。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都在格点上。
⑴将∆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₁B₁C₁,画出∆A₁B₁C₁;
⑵以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₂B₂C₂,使得与∆ABC成中心对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练掌握平移及旋转作图,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借助方格纸进行旋转的时候要知道如何数格子找对应点,方格纸上的作业学生操作起来更便捷,但是要注意审题。
2. 探究拓展作业
题目一:设计一个包含平移和旋转变换的复杂图案,并说明设计思路和变换过程。如:利用所学习到的所有图形变换知识进行一个班徽的设计,注明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感,以及班级荣誉感。本节作业结合图形变换的数学知识,美术基本功底,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多学科融合完成,考查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能力。来自学生的创意是无限的,精美的作业告诉我们,孩子们适合这样多学科的创新作业。
题目二:分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电梯升降等,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其变换规律。如: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注明平移和旋转的要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发展空间观念。我们的学习要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现实生活。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到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电梯运动,风扇旋转等)并注明要素,能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有位同学列举了摩天轮以及游乐园的各种设施,能从玩中学,学中玩。
3. 实践活动作业
题目一:利用几何画板或图案设计软件,进行图案的平移和旋转操作,并展示设计成果。如:课本习题3.5第4题,如图,在∆ABC中,AB=AC。请你用两个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并说明在你拼成的图形中,其中一个三角形经过怎样运动变化就可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三角形的旋转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分类讨论思想。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所以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个别学生能用纸进行一个实际的拼贴操作,还有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动态作图,十分直观,值得推广。
题目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西安某中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了第二课堂活动来了解魔方的知识。如图是一个三阶魔方,如果将任何一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视作一次操作,那么由甲图到乙图至少需要进行这样的操作(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作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本题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三维空间对魔方进行旋转变换。在二维平面内对于三维的空间变换理解难,通过视频展示更为直观。
4. 反思总结作业
题目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记忆,归纳思想方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巩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题目二:分析自己在本章学习中所遇到的重难点题目,整理典型例题,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施建议与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完成作业。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作业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精神等,给予相应的评价。通过作业的正确率、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业的评价立足于激发、引导,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个性化评价来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通过《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观念、几何直观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研究,不断探索和优化单元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