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蔡玫玫

汕头文化艺术学校,广东省汕头市,515000

摘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关注并强化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以显著增强其综合能力。本文揭示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文学素养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手段受限及师资力量匮乏等,并对此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及加强教师培训的策略,旨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文学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时下中职语文课程取得了很大成就,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并不能代表语文学科教学的优质优化。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所谓的“高效”有很大局限性,狭隘地指向“考试”,未能走出应试的“阴影”。众所周知,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其实还只是“工具性”,而“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被忽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求。

一、文学素养的内涵与中职教育的特点

(一)文学素养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文学素养是一种广泛的文化素养,它不仅涉及文学知识的累积,还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以及通过文学创作实践来表达自我和传递情感的技能。文学素养的核心是培育个体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以及在多元文化与历史背景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构成文学素养的主要要素可以细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包括对文学史、文学理论和各类文体特征的基本了解。能力层面强调阅读理解、文本分析、批评写作等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讨文学问题。情感层面指通过文学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进而提升个体的人文素质。

(二)中职教育的特性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中职学生一般偏好实践性强和应用性高的课程,对传统文理学科可能感到疲劳。中职教育环境和资源配置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和方法通常与具体职业技能的直接培训相关,较少涉及理论抽象的学科内容。因此,融入文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将文学教学与职业教育需求相结合。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培养的主要挑战

(一)学生基础不足与兴趣缺乏

中职学生的文学基础普遍较弱,这一现象源于多种因素。首先,中职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未能获得充分的文学教育,导致其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由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强调,学生往往对于与未来职业直接相关的技能更感兴趣,对文学学习的热情不高,认为文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关联不大。这种兴趣的缺失,再加上基础的薄弱,使得文学素养的培养面临较大难度。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传统的文学经典阅读和文法分析,忽略了文学与当代生活、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联系。此外,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和互动性,这种一味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缺少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方式也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消化文学知识,学习效果受限。

(三)教师专业能力和资源配备问题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所配备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师往往面临专业发展和资源获取的双重困境。一方面,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缺乏将文学教学与职业教育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匮乏,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文学资料,限制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深入展开。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跨学科学习平台

为有效将文学素养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教师应主动探索文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技能之间的契合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与未来职业相契合的文学作品用作阅读素材,使学生于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深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还可以在职业场景模拟中设计文学表达任务,如模拟求职信的撰写与职业环境的文学化描绘,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文学感知与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拉近文学学习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融合文学作品在线阅读平台、视频教学课程及互动式学习工具,使课程内容更加多元。例如,创建文学学习主题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影视作品片段、文学主题短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体验。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平台或虚拟学习社区,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和辩论,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一文学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中职生在文学作品中的身份认同”或“古典文学中的职业精神”等专题研究,通过任务分解和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理解。此外,情境模拟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职业场景中,通过表演戏剧片段、改编文学经典等方式,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刻体验与创造性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将文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例如,设置开放式问题讨论,如“文学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或“文学创作与职业文化的关联性”等,鼓励学生通过协作分析和辩论寻找答案。同时,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文学辩论赛、读书会等活动,激励学生在多元视角中深度思考,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增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文学素养的教学任务,学校应建立定期的培训机制,内容包括文学教学理论、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及跨学科教学方法。还应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与案例分享会等教师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彼此经验与创新手段,为教育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可以引入高校教授、文学研究专家及教育技术人员对中职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支持,如邀请专家主持专题讲座对文学教学领域的新趋势与实践案例进行深入解读。还可以与外部教育机构协同打造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文学教学资源库,内容涵盖视频教程、案例分享及数字化应用,旨在全面提高教学领域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四、结论

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师及相关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采用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引入外部专家,可以克服现有的教学挑战,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守艳.依托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优化中职语文教学——评《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修订本)》[J].语文建设,2023,(23):86.

[2]郑群涛,胡文燕.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提升措施[J].课外语文,2020,(18):41-42.

[3]于万里.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J].语文天地,2020,(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