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刘飞龙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侨光小学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课程实施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学习任务群强调以主题整合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同时,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在此框架下,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可观测的单元目标,教师逆向拆解设计任务链条,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教学活动指向素养培育目标。这种教学模式遵循课标理念,同时,又创新教学流程,为语文课堂实现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奠定基础。

一、基于教材解读,明确大单元预期结果

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要求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摒弃传统逐篇教学的模式。教师先依据课程标准提炼核心概念,确定大单元学习预期达成的成果。围绕这些预期结果,教师构建具有逻辑关联的任务群,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层层递进的任务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神话单元教学为例,教师运用逆向设计思维,首先明确该单元的预期结果:学生能够梳理神话故事脉络,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能创造性地复述及改编神话。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构建“神话探秘者”任务群。教师提供注释、插图等学习支架,设置任务一:解释文言词汇。引导学生自主翻译《精卫填海》,再组织小组合作,梳理故事中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教师利用文言字词辨析的活动,让学生突破文言文阅读难点,理解故事大意,完成对文本的基础解读。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置任务二:对比神话故事。教师创设“神话人物辩论会任务(如表 1 所示),让学生围绕“普罗米修斯的行为是否值得”展开讨论,在观点碰撞中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中外神话人物的共性及差异。学生使用动作配合讲述,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能体会到神话人物的鲜明形象。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大单元的预期结果,完成对神话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落实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理念。

表1 普罗米修斯故事脉络表

二、梳理素养表现,构建大单元评估证据

梳理素养表现能够帮助教师构建大单元评估证据。教师需依据大单元预期结果,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表现,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具体行为。教师围绕任务群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时的表现,收集学习证据,以此判断学生是否达成预期目标,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推进大单元教学。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神话单元教学时,教师围绕神话单元核心目标,确立三大评教标准:其一,能清晰讲述故事内容,并准确分析神话夸张手法;其二,深刻体会神话任务无私奉献精神,且能结合生活实例阐释感悟;其三,熟练运用神话元素,完成具有创意的故事创作(如表 2 所示)。依据这些标准,构建对应的任务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盘古开天地故事会”,设置分析型任务。教师观察学生故事讲述的流畅度,以及思维导图对神话手法分析的准确性,判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达成相应素养表现。随后,教师组织“人物精神大家谈”活动,设置探究型任务。教师审阅学生的感悟内容,观察学生发言时的逻辑性,以及所举生活实例的恰当性,评估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确认学生能否将文本中的精神内涵迁移到现实生活认知中。最后,教师设定“假如人物遇到新危机”的创作情境,设置创新型任务。教师从故事构思的新颖度、神话元素运用的巧妙性及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三个方面打分,检验学生对神话创作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语言能力的运用。这些基于评教标准设计的任务群,保障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目标的达成,实现逆向设计中评估对教学的反馈作用。

表 2 评价标准图 

三、创设任务情境,设计大单元实践活动

在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中,创设任务情境是推动学生达成预期学习目标的途径。教师以大单元预期结果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与关键能力,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真实或模拟情境。教师利用设计相互关联的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综合素养,真正落实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意图。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神话单元教学中,教师依据“探索神话世界,感受神奇想象与人物精神”的大单元预期结果,创设“神话文化传承者”主题情境,设计系列实践活动任务群。教师提出“如果用舞台呈现女娲补天的故事,如何设计场景与道具”的问题,设置任务一:设计神话场景。鼓励学生运用美术及手工技能,制作立体场景模型或绘制场景设计图(如表 3 所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设计思路,分享对神话元素的理解,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达成大单元发展综合素养的预期。随后,教师创设“假如女娲补天时遇到新挑战”的情境,设置任务二:访谈神话人物。教师开展“神话人物访谈会”任务,让学生分别扮演普罗米修斯、精卫及盘古等角色,模拟访谈场景通过问答形式剖析人物精神品质,在对话碰撞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完成知识整合,达成大单元教学的预期目标,切实体现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实践价值。

表3 女娲补天评价表

结束语:

素养导向的教育转型背景下,任务群同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的融合,重塑语文教学逻辑。教师聚焦单元核心目标,以任务群串联知识体系,将抽象素养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路径,同时借助多元评估,推动学生在真实探究中实现知识迁移。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为学科育人提供创新范式。未来,持续深化该模式在不同学科的实践探索,将进一步释放课堂活力,助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崔旭坤 , 刘海霞 .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5,(15):33-35.

[2] 杜怡 . 情牵素养,逆思而教——基于逆向设计思维的小学语文教学 [J]. 华夏教师 ,2025,(12):42-44.

[3] 王小雨 .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聋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J]. 现代特殊教育 ,2024,(21):34-37.

[4] 黄智群 . 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J]. 教育观察 ,2024,13(26):62-64.

本文系2024 年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四批课题“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教学逆向设计与实施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神话单元为例”(课题编号:2024ZHGHKT097)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