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王安琪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汉字文化内涵、脱离生活实际以及缺乏个性化教学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汉字文化教学、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实施分层分类个性化教学等,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识字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一、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的基石。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即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讲解笔画、笔顺、读音和字义,然后让学生反复抄写、背诵。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在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生字时,单纯的机械记忆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导致记忆效果不佳,且容易遗忘。
(二)忽视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汉字的工具性,侧重于教会学生认字和写字,而忽略了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演变历史和构字规律。例如,对于象形字、会意字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汉字,教师若不加以深入讲解,学生只能表面地认识这些汉字,无法领略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三)脱离生活实际
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是当前存在的又一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汉字未能有效地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导致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认识了很多字,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出现 “学用脱节” 的现象。比如,在学习一些生活用品类的汉字时,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没有在生活情境中去感知和运用这些汉字,使得识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缺乏个性化教学
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但在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可能因为教学进度过快或难度过高而跟不上,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三、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办法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汉字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认识和理解汉字。例如,在教授与 “动物” 相关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创设 “动物园之旅” 的情境,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或播放动物的叫声,引出 “猫”“狗”“猴”“象” 等汉字。同时,引导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如 “熊猫喜欢吃竹子,它的样子很可爱”,在这个句子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熊猫” 这两个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将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汉字接龙” 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汉字,学生接以该汉字的最后一笔为起笔的新汉字,依次类推。“猜字谜” 游戏也深受学生喜爱,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半青半紫”(素)等。此外,还可以开展 “汉字卡片翻翻乐” 游戏,将汉字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比赛,快速翻开卡片并认读汉字,读对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增强了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识字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象形字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该字对应的实物图片或动画,以及其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理解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教 “日” 字,展示太阳的图片和甲骨文 “日”( ),以及其演变过程的动画,使学生深刻理解 “日” 字的含义和演变规律。
(二)融入汉字文化教学
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演变规律进行教学。象形字可通过展示其对应的实物图片或古文字形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理解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教 “山” 字,展示连绵起伏的山脉图片和甲骨文 “山”( ),让学生明白 “山” 字就是根据山脉的形状演变而来的。会意字则通过讲解字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所表达的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分析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如 “清” 字,形旁 “氵” 表示与水有关,声旁 “青” 表示读音。通过字理教学,学生能深入理解汉字的本质,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趣味性,同时传承汉字文化。
将汉字与相关的文化故事相结合,增加汉字的吸引力。例如,在教 “年” 字时,可以讲述古代 “年” 是一种怪兽,每到除夕就会出来伤人,人们通过放鞭炮、贴春联等方式驱赶 “年” 兽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文化故事的同时,记住 “年” 字的写法和含义。又如,在学习 “福” 字时,介绍春节贴 “福” 字的习俗以及 “福” 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使学生对 “福” 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三)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识字。如在家庭购物时,让孩子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在外出游玩时,让孩子认读路牌、店名等标识;在家中观看电视节目时,引导孩子关注字幕中的汉字。通过这些生活场景中的识字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汉字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汉字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标识等,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汉字,并交流这些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四)实施分层分类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重点放在汉字的基本认读和书写上,采用较为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对于提高层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汉字的拓展运用和一定难度的识字练习;对于拓展层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识字任务,如对汉字文化的深入探究、自主创作与汉字相关的作品等。
将汉字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教学。例如,将汉字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指示字等类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象形字,重点展示其形象演变;对于会意字,着重讲解字意的组合;对于形声字,分析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四、结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汉字文化教学、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实施分层分类个性化教学等解决办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识字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识字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亢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 [M]. 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3]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
[4] 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5]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C].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6] 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7]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2024年度一般课题“指向技能提升的‘1+2’小学识字教学策略研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