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借助化学实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作者

严吴媚

浙江省温州市英才学校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把握,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其自主实践、思考与合作的机会,使其在观察化学现象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其未来的化学深度学习奠定扎实稳固基础。本文就针对如何借助化学实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策略探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学

前言: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时期,来自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活动的辅助皆对其深度学习大有影响,若想要帮助高中生提高化学学习质效,就需要教师从化学实验着手展开创新与优化,利用先进技术与多元化资源丰富化学实验内容,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有效性,使学生在实验的导向下精进自身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也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能够以灵活的思维对知识展开想象和思考,继而攻克化学学习难关。

一、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因教学任务繁重、学生所要吸收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常存在着化学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为尽快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论灌输与习题堆砌上,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未能够通过充足的化学实验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影响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1]。

(二)缺乏生活实践

化学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化学知识的身影,虽然高中化学知识内容更为专业且复杂,但若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就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常会忽略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未能够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来设计实验,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联想与生活,更无法服务于生活。

(三)忽略学生主体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其尽可能多的自主实践、思考与探究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许多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依旧由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收知识,给予其自主思考或创新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桎梏,学生也会逐步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会自觉思考与探究,影响其学习质量,这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十分不利。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一)积极开展实验活动

想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就应当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在理论知识教学之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将原本存在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于学生眼前,进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认知,并激发其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动用自身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进而共同优化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式,使实验更加完善,也让学生能够提高实验的参与感[2]。

比如:在进行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时,如果运用铜片进行实验,会使得实验的操作存在较大难度,也会在实验过程中生成过多一氧化氮,危害环境。基于此,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该如何改进实验才能够让实验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这时学生会提议将铜片换做铜丝,通过提拉铜丝控制化学实验范围,此种方式不但能够调节反应物用量,也可以降低有毒气体排放。

除此之外,在化学实验中也存在着一些因难度较大或实验用具较多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所呈现的实验,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NOBOOK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搭建虚拟实验场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完成诸如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实验、电镀实验等难度较大的实验。虚拟实验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实验过程,也可以通过反复观察来掌握实验难点,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二)渗透生活化学知识

化学是从生活中提取并不断深化的知识,许多化学的原理均在生活中有所体现,为了增强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积极渗透生活实际案例,通过打造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参透化学本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化学实验效果。

例如:在学习到高中化学原电池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电池来设计原电池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活中最常用的电池原理,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同时,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引导者职能,在恰到好处的时机予以学生指导,避免出现实验的盲从性,让学生积极观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留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细节,并将问题和细节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引领自主设计实验

在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之下,如何发展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为教师聚焦的热点话题,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其调动自身思维和学习能力去创新、探索与实践,让学生的思维打破桎梏,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魅力,增强其学习质效[3]。

比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检验二价铁离子”的主题实验活动,为学生准备诸如酸性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溶液等实验材料,再通过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掌握不同溶液的使用技巧。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自主设计活动,让学生根据视频的观看和所学知识来设计出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教师检查之后开展实践。为避免实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检验自身对化学知识的想法,提高其化学思维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难度相较于初中而言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若单靠理论知识的堆砌,难免会产生枯燥感和畏难心理,对此,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成为重中之重。若能够发挥实验的教育有效性,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和直观性,将有助于为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强化其对知识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践,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推动其化学核心素养发展,这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邵国建.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以高中化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6):118-120.

[2]张龙生.巧借化学实验提升高中生化学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3,(06):85-87.

[3]陈小华.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1,(3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