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

董莎如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情境创设、多元感官参与、字理分析、游戏教学、阅读拓展和家校合作等多种有效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助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语文素养

一、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了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不同学段掌握相应数量的常用汉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识字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识字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仍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如机械地讲解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和字义,然后让学生反复抄写、背诵。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不佳。

(二)忽视汉字文化内涵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重汉字的工具性,单纯地传授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而忽略了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演变历史和构字规律。这使得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长久记忆和文化传承。

(三)脱离生活实际

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孤立地学习汉字,不了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字的能力较弱,出现 “学用脱节” 的现象。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汉字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认识和理解汉字。例如,在教授与 “动物” 相关的汉字时,教师可创设 “动物园之旅” 的情境,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或播放动物的叫声,引出 “猫”“狗”“猴”“象” 等汉字。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如 “熊猫喜欢吃竹子,它的样子很可爱”,在这个句子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熊猫” 这两个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二)多元感官参与策略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视觉上,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顺序以及相关的图片、色彩等;听觉上,教师范读汉字的读音,或播放包含汉字的儿歌、故事等音频资料;触觉上,让学生用手指书空汉字,感受笔画的书写顺序和力度;动觉上,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汉字,如学习 “跳” 字时,让学生边做跳跃动作边记忆字形。例如,在教 “打” 字时,教师先展示一幅有人用手拍打皮球的图片(视觉),然后范读 “打” 的读音(听觉),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 “打” 字的笔画(触觉),最后让学生模仿拍打动作(动觉),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使学生对 “打” 字形成深刻的印象。

(三)字理分析策略

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象形字可通过展示其对应的实物图片或古文字形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理解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教 “日” 字,展示太阳的图片和甲骨文 “日”( ),让学生明白 “日” 字就是根据太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会意字则通过讲解字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所表达的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如 “休” 字,由 “人” 和 “木” 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分析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如 “清” 字,形旁 “氵” 表示与水有关,声旁 “青” 表示读音。通过字理分析,学生能深入理解汉字的本质,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趣味性,同时传承汉字文化。

(四)游戏教学策略

将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汉字接龙” 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汉字,学生接以该汉字的最后一笔为起笔的新汉字,依次类推。“猜字谜” 游戏也深受学生喜爱,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半青半紫”(素)等。此外,还可以开展 “汉字卡片翻翻乐” 游戏,将汉字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比赛,快速翻开卡片并认读汉字,读对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增强了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阅读拓展策略

阅读是巩固和拓展识字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包括绘本、童话、儿歌、简易古诗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汉字,通过上下文语境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记忆。例如,在阅读《小熊宝宝》绘本时,学生可以认识 “睡觉”“起床”“吃饭” 等生活常用汉字。

(六)家校合作策略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家校合作能够有效促进识字教学。教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识字。如在家庭购物时,让孩子认读商品包装上的汉字;在外出游玩时,让孩子认读路牌、店名等标识;在家中观看电视节目时,引导孩子关注字幕中的汉字。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开展家庭识字游戏,如 “亲子汉字听写大赛”“家庭汉字故事创编” 等。

四、教学实例分析

以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运用情境创设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美丽景色图片和视频,创设 “四季之美” 的情境,引出 “春”“夏”“秋”“冬” 四个汉字。在讲解过程中,采用字理分析策略,向学生展示 “春” 字的甲骨文( ),讲解其表示草木在太阳下生长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春” 字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相联系;对于 “秋” 字,展示其甲骨文( ),像一只蟋蟀的形状,因为秋天蟋蟀鸣叫,使学生形象地理解 “秋” 字的起源和意义。

接着,教师运用游戏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开展 “四季汉字卡片配对” 游戏。将 “春”“夏”“秋”“冬” 四个汉字分别写在四张卡片上,再将与四季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太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分别画在另外四张卡片上,让学生将汉字卡片与图片卡片进行配对,配对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品。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对 “春”“夏”“秋”“冬” 四个汉字的认识。

最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 “家庭四季汉字绘画” 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四季,并在画面上标注出与四季相关的汉字。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巩固和拓展识字成果。

五、结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采用情境创设、多元感官参与、字理分析、游戏教学、阅读拓展和家校合作等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传承,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运用汉字,为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

[3] 黄亢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 [M]. 广西人民出版社,2023.

[4] 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5]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C].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6] 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7]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2024年度一般课题“指向技能提升的‘1+2’小学识字教学策略研探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