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

作者

荣红梅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通过对教学理念的阐述、教学方法的剖析以及教学实例的呈现,阐述了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落实该培养目标的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阶段。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节奏探索语文知识;合作学习满足了他们社交与交流的需求,通过与同伴互动,拓展思维视野;探究学习则顺应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自我阅读、思考等方式,提升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与表达;探究学习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各维度的协同发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的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识字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字典、课外书籍等资源自主探索汉字的读音、写法、含义与构字规律。例如,在学习 “形声字” 时,让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形声字,分析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像 “清”“晴”“情” 等字,通过对比理解其与水、日、心情的关联,提高识字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写字

开展小组合作写字活动,如书法比赛、小组互评写字作业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写字心得,互相纠正书写姿势与笔画顺序错误。以学习 “木” 字为例,小组内成员讨论撇捺的舒展度、竖画的挺直等要点,共同提高写字水平,培养合作意识。

(二)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制定自主阅读计划。如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并要求记录好词好句、撰写简短读后感。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笔记、组织阅读分享会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与文学积累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阅读一篇课文或一本书籍。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小组内成员分工阅读不同章节,然后交流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心理变化等内容。通过讨论、争辩等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升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提问 “文中父亲的背影为何如此感人?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父子情感的?”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答案,挖掘文本深层情感与写作手法,培养探究精神与文学鉴赏能力。

(三)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选择写作主题。如写日记、创编小故事等。教师提供写作框架与思路引导,如在写游记时,提示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点、抒发感受。通过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写作项目,如共同创作一篇童话或记叙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故事主题、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然后分工撰写不同部分,最后整合修改。例如创作《森林音乐会》,有的学生写小动物们的准备过程,有的写音乐会现场表演,通过合作完成一篇完整的作品,提高合作能力与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探究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如分析名家散文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后,让学生模仿创作。在学习《桂林山水》后,探究其 “总分总” 结构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以家乡美景为主题进行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实例展示

(一)《将相和》教学案例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生字词,梳理文章主要情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 “蔺相如和廉颇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行为描写的分析,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合作完成人物性格特点的总结表格,在全班汇报展示。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将相和对赵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团队合作的经验?” 学生通过再次深入阅读文本、查阅历史资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思考与讨论,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二)《四季之美》教学案例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不同美。圈画出自己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感官描写来展现四季特色的。

小组内分享自己圈画的词句,共同赏析作者描写的精妙之处。如在描写秋天黄昏时,“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小组讨论作者如何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后,布置写作任务:写一写自己心中家乡的四季之美。要求学生借鉴作者的描写方法,如按照季节顺序、运用感官描写等,进行自主创作,然后小组内互相评阅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五、教师在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中的角色与作用

(一)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如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在写作教学中,给予主题选择、结构搭建等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学习。

(二)组织者

组织各种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如在小组合作写作中,安排擅长构思、文笔优美、善于修改的学生搭配组合,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

(三)促进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反馈。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提供资料查阅途径、思路启发等支持,促进学生不断前进,增强学习信心与动力。

六、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探究” 能力是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运用相应策略,并借助具体教学实例落实,在教师的有效引导、组织与促进下,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探究创新精神,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2, 32 (2): 39 - 43.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 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5]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6]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7] 余映潮。余映潮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8]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C].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STY1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