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田径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魏静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大柴湖振兴中学 274200

本文系荆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学校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M2022055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田径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能训练,提升他们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运动训练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为了有效控制训练强度,应规范训练要求、做好分层分类、调整训练结构和优化训练内容。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镇田径;运动会;改革与创新

引言

田径训练能够有效发掘学生的身体潜在能力,让学生的动作更加协调,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际训练期间,身体器官会由于训练中的负荷而经历从消耗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如果体育运动强度控制不佳,不仅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的控制十分必要,只有实施科学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适当的运动训练强度,让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1初中田径训练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田径训练中学生自觉性不高

首先是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自觉性不高,初中生的自我约束不够,一般情况下,在体育课堂的田径训练中,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课堂自由度较高,学生可能会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没有专注到体育训练当中,田径训练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初中田径教学过程较为死板,大部分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过去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在现代社会中,商场、游乐场等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几乎是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都会去的地方,这样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1.2健身机构创建幼儿体育活动场所

目前,很多的健身房或者健身机构中并没有开展幼儿体育活动项目,大部分都是以成年人的项目为主,在健身机构中,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相比较而言,经常参加健身的家长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会有更清楚的认识,他们也有体育消费的动机。所以,借助这一途径,如果健身机构中开展有幼儿体育活动的项目,再加上人们的从众心理、从体育活动中有获得感的求实心理等,势必会吸引经常参加健身的人群的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参与幼儿体育活动。

2乡镇田径运动会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与思考策略

2.1创新田径训练策略

在开展田径训练时,对于强度的控制,教师要对当前的教学策略进行积极革新,让其符合田径教学要求,为有效调整训练强度奠定坚实基础。田径活动以跑、跳动为主要内容,基础训练强度偏高,易导致学生发生受伤等意外情况。鉴于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策略进行有效创新,让田径训练脱离单一的训练教学模式。通过积极革新帮助学生减少具体训练量,并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运动技巧,为后续运动打好基础。在调整及优化田径活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提质增效为原则,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训练模式,让田径教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下开展,杜绝发生运动超负荷等情况。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测定,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参与到训练活动中,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田径训练运动量进行适宜调整,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有些学生训练兴趣不是很高,缺乏积极性,教师需要运用其他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如小组合作等。以这种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并让其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积极革新,进而对运动训练量进行有效平衡,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样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看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收集相关信息后,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田径运动训练量,从而消除学生对活动的抗拒心理,从根本上提升田径训练执行效果,避免无意义的训练。

2.2利于体育器材,加强田径趣味

田径运动视体育器材为载体,包括跨栏、铅球等运动器材都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运动魅力,也会让学生更快进入到运动情境中。但如若未利用好运动器材,此类专业器材也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带动学生运动兴致。为此,教师应切实了解学生的个性,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准备体育器材,以此增强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在开展立定跳远的课程训练前,教师可组织赛跑,通过竞争性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热身,此方式不但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还为接下来开展的立定跳远训练做好准备。在开展跳跃能力训练时,教师可借助跳绳组织学生开展双绳跳或是正反跳,提高学生运动热情,在训练学生腿部力量的同时,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虽然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各类运动器材,但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于器材的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运动器材开发设计过程中,建议学校选择更符合当代初中生体育训练的器材,如此才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体育教学内容,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2.3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训练方法,提高教学专业度

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教导学生掌握正确训练方法,提高整体教学专业度。很多田径运动不仅是对于体能的考验,也是对于方法的考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田径运动原理,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让运动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比如在跨栏运动中,不仅要注重体力耐力,还注重跨栏的方法,要将教学实际与运动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结语

田径运动作为一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项目,适度的训练强度能帮助学生提高体能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保证训练强度合理,规范训练要求是基础,明确训练目标和计划,确保训练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分层分类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通过科学的分类方式确保每个学生进行适量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调整训练结构是丰富训练内容的关键,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优化训练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从而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徐敬国.关于初中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强度控制探讨[J].田径,2020,9(3):49-50.

[2]王树华.关于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讨[J].田径,2020,12(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