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武永梅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红英小学 730611

引言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阅读教学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与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关注知识与程式灌输,使学生产生不学习或者浅层次理解,而采用场景化设计构造一种真实环境将文章生活相贴合,在这种真实且具有体验感的情境中进行阅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以及触发情感共鸣。本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将场景设计应用于小学校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尝试探讨其应用路径、原理依据和优化途径,以期能够提升阅读教育实践成效以及达成汉语核心素养目标。

1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根基与价值阐释

情境教学法以其对真实或模拟情境的精心构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驰骋想象与创造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里,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创造者。他们被鼓励跳出常规框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与分析,从而孕育出创新的火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宜的环境能调动记忆储存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记忆效果。在阅读课程中合理地营造环境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建构和协作探究能力,发展阅读兴趣、思维能力与语言基本技能。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小学校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无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表现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当前教师课堂中常见的情境创设设计模式梳理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常常采用多种方式营造各种情境,以提高课程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最为常见的途径是通过文章本身创造新情境,以说讲和肢体表演形式将学生真正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再者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以视听效果营造情境,以图画、音响、影像等再次赋予文章以意境,使学生获得视听合体的感官体验。教师们会经常借用生活化的场景来引入教学内容,把课文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去在生活中熟悉的环境下去感受、想象。此外,角色化模仿和小组合作化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能使学生深入地体验文章内容。

2.2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体现

在小学阅读教育课堂中,我们认为环境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对改善阅读教育的作用颇大,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参与度。孩子们在进入具体情境之后,更容易感受到故事的情境,理解角色的情感,加深对文章含义的理解。这种环境搭建不仅鼓励孩子联系自己的体会去感受,还鼓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新的思路、想法的搭建,拓宽学生们的思维意识。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创设“情境”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习惯,学生还有提高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创设情境能够在知识理解能力、方式方法的发展,情谊关系的发展等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上有交叉,进而提高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语言和人文价值上的双收获。

2.3 情境创设应用过程中的不足环节与典型问题归纳

虽然小学的语文阅读课上环境创设已经有较高的重视度,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问题,一些教案只是形式上营造热热闹闹的氛围,没有真正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内容,这样的环境创设与学习目标出现偏离。还有一部分教师一味用多媒体来创设环境,使过程机械呆板,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得到视觉冲击,但却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还有一些教学情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造成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中断,而影响到对其理解能力的推动。而课程中的情景扩展也有不足之处,使得学生将课堂的经验迁移到更为开阔的阅读和日常实践中去。

3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具体操作路径

3.1 基于文本语境建构的沉浸式解读情境设计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环境包含了对文章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评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内容,需要打造一个沉浸式阅读环境,这就需要在文章语言环境中引导其置身于作者营造的空间环境之中,实现阅读体验与感受的交融。通过对文章细节进行语言描绘、情绪渲染以及情感感染力来把文章中的精神世界转化为学生可感化为学习氛围,在其氛围感召下,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人物形象塑造与情节发展的状态。所谓沉浸式体验,是将一种基于感受、激发情感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感知与情感体验,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时提出问题,使其能够对文章的整体框架、主旨等知识内容有所掌握,从直观意识转向理性意识,显著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深度与广度,使得课堂成了语言交流、思维碰撞的空间。

3.2 植根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化阅读情境建构

小学生对于文章的解读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制造现实情境可以大大降低文字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当教师构建阅读环境时,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教材课文中的角色情绪变化和故事情节生活内容和其熟悉的生活环境相关联,就能够使难以理解的文字信息变得具体化。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情境,并分享个人经历或者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景记忆,利于学生更自然地投入到语篇的情景中去,在情景中学生将被动地学习文本转变为主动地参与文本学习,并用自身的经验理解与解读文本。这样的真实情境的创设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实践的习惯,增强阅读学习成效。

3.3 融合多媒体与数字资源的动态化阅读情境营造

随着教学的信息化,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应用的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数据展现出独到的优势。通过营造情景氛围打破语文作品中的静态属性,让角色、情境、感情等因素直接得到体验。教师运用图片、视频、音乐、虚拟环境建设软件再造故事环境与人物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体验感。动用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活力,优化学生体验性,让学生在视、听说觉有机结合的氛围中对课文微观处与宏观处的诸多问题进行感知性深度探索,并可以通过交互式数字化设备。例如,智慧教室设备、网络作业表格与语文读物软件等,让学生在积极回应与互动中对所学文本展开深度反思与反思性学习,真正将读课化成开放的创造性的过程,从而保持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结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建设,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体验、思辨的学习环境。通过原文背景的重演、生活的延伸、不同媒介资源的利用以及互动研讨的形成,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热情、情感互动以及问题深入理解。实证表明,情境设计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限制,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淑萍 .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 2023(20):168-170.

[2] 朱建平 . 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炫动漫 , 2024(10):0210-0212.

[3] 王小女. 情境创设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电脑校园,2023:319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