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
荣红梅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于 “双减” 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探讨了整合的重要性、可行性,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整合策略,分析整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在 “双减” 政策下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一、引言
“双减” 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 “双减” 背景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将其与小学语文整合,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涵,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为小学语文学习提供了真实情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交流、记录、汇报等,能有效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例如,在 “家乡文化探寻” 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走访、采访居民、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家乡文化素材,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制作宣传海报,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信息整理等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锻炼。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如在 “植物的奥秘” 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整合时,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观察日记,小组讨论并分享发现,尝试创作与植物相关的诗歌或小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锻炼了多种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入,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将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情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三、“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意识等。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二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为整合提供了目标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许多课文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如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可开展 “自然之美” 摄影与写作活动;讲述传统节日的课文可延伸出 “传统节日习俗探究” 实践活动。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又能反哺语文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素材,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紧密关联。
(三)教学时空的互补性
“双减” 政策下,学生有更多课余时间可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突破课堂时空限制,在课后、周末或假期开展。例如,“阅读与生活” 实践活动,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并将书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分享交流,实现了教学时空的有效互补。
四、“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策略
(一)教学目标整合
确定融合性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定融合二者的教学目标。例如,在 “小小导游员” 活动中,目标设定为让学生了解家乡景点知识(综合实践),能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景点(语文表达),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活动中既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语文素养。
分层设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分层设置目标。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基本语文与实践能力,如在 “我爱我的学校” 活动中,目标是让学生能简单描述学校设施(语文),参与校园观察并记录(实践);高年级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深度整合能力,如在 “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 活动中,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综合实践),并撰写有深度的分析报告(语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整合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拓展实践内容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选取合适的课文或单元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习《古诗词三首》后,开展 “走进古诗词中的世界”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现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将诗词学习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诗词内涵的领悟。
以实践主题为引领丰富语文学习素材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语文学习素材。例如,在 “环保行动在身边” 主题活动中,学生收集环保标语、撰写环保倡议书、创作环保主题作文等,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语文写作内容,提高了语文运用能力。
五、“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挑战
教师能力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对跨学科整合教学不熟悉,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例如,在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整合时,教师可能因自身科学知识储备有限,无法给予学生充分指导。
教学资源有限
学校教学资源如活动场地、材料、专业指导人员等可能不足,限制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一些学校缺乏开展手工制作、实验探究等活动所需的材料和专业实验室,影响了语文与实践活动整合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家长观念与支持差异
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不支持孩子参与,或者不能有效配合学校开展家庭实践活动。
(二)应对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例如,开展专题讲座、观摩学习、案例研讨等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整合教学理念与方法,鼓励教师探索创新。
整合与拓展教学资源
学校整合校内资源,如充分利用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文化设施等开展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活动场地、材料和专业指导。例如,与博物馆合作开展 “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学” 活动,借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转变家长观念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 “双减” 政策和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实践活动,如协助孩子完成家庭实践任务、参与亲子实践项目等。
六、结论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且具备可行性。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有效整合,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尽管整合过程面临教师能力、教学资源、家长观念等挑战,但通过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加以克服。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持续探索和完善整合模式,为学生在 “双减” 政策下实现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S]. 2021.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 (2).
[5]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6] 周一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2.
[7] 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8]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