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董大军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中国一重技师学院) 161042
摘 要:订单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委托技工院校按照企业要求培育具备相关技能、能力或素质的人才,从而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人才供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本文旨在介绍订单模式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效。
关键词:订单培养;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
一、订单模式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论研究
(一)国外订单模式培养的理论研究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我国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指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目前在世界各国已经形成的校企合作形式已日趋多元化,很多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校企深度合作分别有自己的研究和总结。 如德国称之为“双元制”,英国称之为“工读交替”,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 新加坡称之为“教学工厂”等。
1.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郑向荣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中指出,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正式称谓是在1948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在《对历史和 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首次使用了这一名称。“双元制” 职业教育是指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 同培养人才,学生(员)具有双重(学生、学徒)身份,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和 企业的资源,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好专业 技能以及能解决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2.英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学者们对英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始关注,重点研究其模式及启示等,如彭熙伟、徐瑾、廖晓钟(2013年)在《英国高等教育“三明治”教育模式及启示》中指出: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创建于1901年的桑德兰技术学校(Sundland Technical College)强调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以工学结合为特点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之所以能百年不衰,是因为它以职业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将学校教学紧跟市场需求,帮助学生为用而学、学以致用,实现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一起提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3. 美国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最近我国学者更多的是研究我国教育如何借鉴美国的“合作教育”。近几年,学者们对美国的“合作教育”的研究主要在对合作模式及起源的研究,如张敏(201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研究》指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作为合作教育的发源地,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经验。全面分析了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质量保障、课程体系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 具体做法与实践样态。针对我国合作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境,现阶段可以从理念引导、制度保障、机制支撑、课程改革和国际合作五个层面着手,借鉴发达国家的合作教育先进经验,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教育。
(二)国内订单培养的理论研究
从1985年起,我国开始尝试工学结合培养技术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合作,实验时间为一年。职业院校领导看到了这种模式让职业教育得到创新发展,争相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申请举行了校企合作试验。“订单式” 工学交替办学的探索标志着我国开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授方式进行改革,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经济的爆炸式发展急需大批技能人才,订单班得以 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
二、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是简单的人才输出式培养和“学校教学+企业实习”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三元教学目标培养。
1、职业理论能力教学
围绕企业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课程的选择及内容都是由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学专家精心编排的,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培养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聘请企业培训人员和技术专家来进行授课,加大了企业参与的力度,有利于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学生提前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职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
围绕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职业技能教学。主要采取“学徒制”教学模式。这一阶段的教学,企业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机会等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输出、员工培训和输送毕业生等服务。企业为每名学生指定一名岗位师傅,学校派2到3名专业技术教学骨干组成的教学指导团队进入企业,企业师傅和教师对学生实行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师傅、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3、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围绕学生在企业就业岗位及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进行培训。学院派出精英教学团队和企业培训人员共同合作,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要求,学生参加到企业全面培训和考核中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学生进入企业奠定基础。同时学院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企业技术攻关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攻关技术难题和瓶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输出,使教师和学生得到锻炼和技术提升,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教师、学生和企业实现双赢。
通过“双元培育”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提高了技能水平,更加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企业解决了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难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学院丰富了校内专业建设,实现了课堂与岗位对接转、专业与企业对接、教师与工匠对接的“三对接”,让参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和社会实现了多赢。
参考文献:
[1] 于尔东,毛庆,迟晓峰,杨晓凤.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审计专业“东审”订单班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9(09):48-49.DOI:10.19424/j.cnki.41-1372/d.2019.09.023.
[2] 盖艳秋.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0):196-197.
[3] 订单培养出英才 就业质量有保障——机电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概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