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赵志兰

德昌县第三中学(小学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提升计算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计算教学不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良好的计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优化策略,以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单一

部分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过于注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将教学目标单纯设定为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准确算出答案。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能进行计算,但对计算背后的数学原理理解不深,难以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传统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计算规则和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不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练习形式枯燥

计算练习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许多教师布置的计算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多为重复性的书面练习题。这种练习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大量机械性的练习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学生只是在反复操练中记住了计算步骤,而没有真正理解计算的本质。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计算教学中的体现

(一)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数学抽象体现在将具体的生活情境或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算式的过程。例如,在加法运算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2 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3 + 2 =?”的数学算式,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二)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在计算教学中,逻辑推理贯穿于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算理的理解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乘法,再逐步推导计算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理解了计算的逻辑关系,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三)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比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学生根据商品价格和购买数量,通过计算总价建立数学模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多元教学目标

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多元的计算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计算技能掌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准确计算出结果,还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推导计算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在模拟购物过程中提出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样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和算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给出两组算式:(3 + 2)×5 和 3×5 + 2×5,让学生计算并观察结果,然后提出问题:“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丰富练习形式

1. 趣味性练习

设计趣味性的计算练习,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例如,开展“计算接力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完成一道计算题,然后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且答案全部正确的小组获胜。这种游戏形式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计算能力。

2. 实践性练习

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性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知识。比如,让学生回家记录一周内家庭的水电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总费用;或者让学生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计算客厅的面积等。通过实践性练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算理与算法的融合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融合。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算法是计算的操作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算理,然后再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算法。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算理,才能更好地掌握算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为计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教学软件等,将抽象的计算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将图形进行分割、拼接等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五、结论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对于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明确多元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练习形式,注重算理与算法的融合,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思维、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 数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教学[J]. 小学数学教育, 2019(19): 3 - 5.

[2] 马云鹏.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9): 36 - 3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