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
曹丽萍
山东兴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 251500
摘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路基沉降、路面裂缝、桥梁结构缺陷以及防护设施功能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的长期效益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为了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需要从施工管理、材料与设备控制、施工技术水平、设计与施工衔接以及自然环境应对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本文旨在探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以推动工程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防治对策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核心部分,对城市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工程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多样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1 路基施工质量问题
路基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基础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然而,实际施工中,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沉降不均、结构强度不足以及抗压性能不达标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路基施工中土壤性质评估不足,特别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不完善,未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部分工程在施工前未能准确掌握地质条件,忽视了对地基承载力的充分测试,导致路基在后期运行中发生变形。此外,填料的选择和压实质量也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工程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不符合标准的填料,而填料的颗粒级配和含水率控制不当则会直接削弱压实效果,进一步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1]。
1.2 路面施工质量问题
路面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和耐久性。实际工程中,常见的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包括平整度差、裂缝产生以及路面材料结合性能不足等。这些问题多由施工细节管理不到位以及技术工艺选择不当引起。在平整度方面,基层施工不平整会在面层施工中被放大,特别是在压实阶段未能合理控制施工参数,如碾压速度和遍数,导致路面表面形成起伏。裂缝问题主要源于温度应力和荷载应力的共同作用,而施工中未能合理布设伸缩缝或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则会进一步加剧裂缝的产生。
1.3 桥梁施工质量问题
桥梁施工质量问题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桥梁支座安装偏差、混凝土强度不足、预应力钢筋施工缺陷以及伸缩缝设置不规范等。支座安装作为桥梁受力的核心环节,其偏差问题往往源于支座标高测量不准确或施工时未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定位,从而导致桥梁结构受力不均,产生过度变形或损坏。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控制不当或养护措施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耐久性降低,甚至产生裂缝。此外,预应力钢筋施工中的张拉力控制不准确或管道注浆不密实,会引发预应力损失,从而降低桥梁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伸缩缝的设置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安装质量不达标,则会导致桥面局部破损,进而影响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和桥梁的整体寿命 [2]。
1.4 防护设施施工质量问题
防护设施施工质量问题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影响重大的方面。常见问题包括护栏安装强度不足、排水设施不达标以及防撞设施失效等。护栏作为关键的安全设施,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车辆的防护性能。然而,在施工中,常因护栏基础施工未充分压实或锚固不牢,导致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松动或移位,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排水设施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包括排水坡度设计不合理、排水管道接口密封性不足等,这些问题易引发雨水滞留,造成路基路面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速材料劣化。防撞设施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不符合标准或焊接质量不过关,则会导致设施在车辆碰撞时失去防护功能,危及行车安全。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防治对策
2.1 改进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是保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其改进需要从组织、人员、流程和技术多方面入手,以实现全过程的高效管控。首先,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严格控制关键工序的时间节点,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从而减少工期延误与资源浪费。其次,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以确保人员具备完成高质量施工的能力。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对每一工序进行全过程监督和验收,以杜绝施工细节上的疏漏。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等现代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与监控,可以在设计阶段预测施工难点并优化方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实时更新进度与质量数据,提升管理效率 [3]。
2.2 完善材料与设备管理
材料与设备管理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材料方面,应严格执行采购与验收制度,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例如,对于混凝土材料,需对其强度等级、含水率和配合比进行全方位检测;对钢材材料,应确保其屈服强度和延展率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材料的储存环境也需符合规范,尤其是水泥、沥青等材料,应保持干燥并避免暴露在高温或湿气中,以免性能劣化。设备管理方面,应选择与工程需求匹配的先进施工设备,如摊铺机的摊铺厚度偏差需控制在±3mm内,压路机的压实度控制应达到设计要求的98%以上。
2.3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提升技术水平需要从技术研发、工艺优化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综合发力。首先,应引入和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如采用自动化摊铺和智能压实系统,以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例如,智能压实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压实度,其误差可控制在±1%,显著提高路基和路面的密实度。其次,在桥梁施工中,应推广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在工厂生产标准化构件并现场组装,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同时,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如在沥青路面施工中,通过温拌沥青技术降低施工温度,从而减少沥青老化并提高路面耐久性。施工技术的提高还需要依赖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特别是对关键工序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详细讲解与实操演练。
2.4 加强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
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是保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首先,应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分阶段质量检查制度,在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设置严格的质量审查流程。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独立监测,可以避免施工单位与监督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确保监督工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其次,检测技术的更新与升级至关重要。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评估混凝土内部缺陷和沥青路面的粘结性能,从而降低施工隐患。
3.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社会效益。针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路基沉降、路面裂缝、桥梁结构缺陷以及防护设施的功能不完善,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尤为重要。从优化施工管理、完善材料与设备控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到强化设计与施工衔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规划与高效执行。这不仅能够减少工程中的质量隐患,还能大幅度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全面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是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永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4,(04):76-78.
[2]蔡正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06):118-120.
[3]王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J].散装水泥,2022,(02):40-42+45.